不二寺
在今山西阳曲县北北留乡小直峪村。始建于五代北汉乾祐九年(956)。北宋咸平六年(1003)重建。金明昌六年(1195)大修。元、明、清各代屡有修葺补建。现寺内其他建筑已毁,仅三圣殿和祖师塔幸存。殿南有元至元十三年(1276)建祖师塔一座。
在今山西阳曲县北北留乡小直峪村。始建于五代北汉乾祐九年(956)。北宋咸平六年(1003)重建。金明昌六年(1195)大修。元、明、清各代屡有修葺补建。现寺内其他建筑已毁,仅三圣殿和祖师塔幸存。殿南有元至元十三年(1276)建祖师塔一座。
旧名郭汇。又名松溪。即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十六里松隐镇。元至元间建松隐寺,镇以寺名。在上海市金山区北部。面积31.7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松隐,人口 2400。以元代建有松隐禅寺得名。清光绪
在今广西平果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归德州“润山堡”条:“又州西有丹良堡。”《清一统志·思恩府》:丹良堡“相传宋皇祐中,有王清者,随平侬智高,授丹良堡土舍”。
北魏改郏县置, 属广州南阳郡。 治所即今河南郏县。西魏废。
即今吉林舒兰市东北金马乡。清光绪初年,传屯南小河有金马驹饮水,遂以名屯。另一说“金马” 为满语,意为青麻。
即郪水注入涪江之口。今四川蓬溪县西南六十里郪口乡。《宋书· 刘道济传》: 元嘉十三年 (436),萧汪之将兵攻程道养义军,“军次郪口,帛氐奴斩伪卫将军司马飞燕归降”。即此。《资治通鉴》 南朝宋元嘉十三
亦作末河、谋河、墨河。在今黑龙江省漠河县西北。民国 《黑龙江志稿》 卷4: 漠河在 “县西十余里。县以河得名。源出元宝山,合三水曲折南流,折而东而北,五十里注于黑龙江。河大产金,所谓漠河金厂也。始于光
一名阴戎。春秋允氏戎别部。在今河南栾川、嵩县、伊川三县境。后为晋国所灭。《左传》:僖公二十二年(前638)秋,“秦、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”。杜注:“允氏之戎居陆浑,在秦、晋西北,二国诱而徙之伊川,遂从戎
清内蒙古六盟之一。后金天聪八年(1634)察哈尔林丹汗败死后,其所属鄂尔多斯济农额璘臣与诸台吉归附后金,仍驻牧河套故地。清顺治六年(1649)分编鄂尔多斯部为六旗,乾隆元年(1736)又增置一旗;七旗
唐建,在河南开封市东南。本名州桥,宋改名天汉桥。又称州桥。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汴水上。唐建。北宋改名。《东京梦华录》:汴河上有桥十三,“投西角子门曰相国寺桥,次曰州桥,正名天汉桥”。
即今湖南永州市南二十五里富家桥镇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永州府零陵县南有富家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