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关

东关

①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六十里东关镇西北,裕溪河东岸濡须山上。三国吴诸葛恪筑,隔濡须水与七宝山上的西关相对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齐王芳传》:嘉平四年(252),征南大将军王昶等征吴,“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,大破众军于东关”。即此。

②即义阳三关之一的武阳关。在今河南信阳县南,河南、湖北两省交界处。因位置偏东,故名东关。《魏书·中山王英传》:永平二年(509)进取三关。英曰:“东关易攻,宜先取之。”乃“身督诸军向东关”。即此。

③在今湖北崇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崇阳县:东关在“县南六十里。其相近者曰高视山,接江西宁州界。寇盗充斥,此为扼要之所,向设官兵戍守”。

④在今湖北省荆门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荆门州:东关在“州北一里。宋末设以御敌”。

⑤在今湖南绥宁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绥宁县:东关“在城(今寨市镇)东。城西又有西关”。

⑥在今广西桂林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临桂县:东关“在府城东江门外。又有南北两关及府西南文昌门外之中关,皆近郊之捍卫也”。

⑦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廉州府合浦县:东关“在府东北,明初置,久废。嘉靖十五年重修,改曰条风关”。

⑧明置,在今广西宜州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宜山县:东关“在府城东。成化三年,垒石为垣,以护民居,亦曰迎恩关”。


(1)在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濡须山上。三国吴诸葛恪筑,隔濡须水与七宝山上的西关相对。北控巢湖,南扼长江,为吴、魏两国兵争要地。嘉平四年(252年)魏征南大将军王昶等征吴,“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,大破众军于东关”,即此。南北朝仍为军事重地。(2)又名武阳关。隋、唐时亦名礼山关,宋时又名大塞岭。在今河南省罗山县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莲塘汛

    即今广西荔浦县西南青山镇莲塘村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荔浦县图: 西南有莲塘汛,把总驻守。

  • 宝珠洞

    在今北京市西山八大处中第七处。位于平坡山顶。有正殿一座、配殿两座,殿后有岩洞,宽广约5米。因洞为砾石胶结岩,形如黑白两色的珠子粘合在一起,故名 “宝珠”。洞前有敞亭,名眺远亭。明 《帝京景物略》 卷6

  • 永平都督府

    唐置,为党项羁縻府,属灵州都督府。其地当在今宁夏黄河两岸地。后废。

  • 茶陵军

    南宋绍兴九年 (1139) 升茶陵县置,属荆湖南路。治所即今湖南茶陵县。元初废军为县。南宋绍兴九年(1139年)升衡州茶陵县(今属湖南)为军,以知县兼军使,属衡州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茶陵县、炎陵县地。元

  • 胡怜站

    元置,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格林河口忽林屯。元 《经世大典》: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所辖狗站有 “胡怜站”。明改忽林站。

  • 零县

    ①东晋安帝时置,属马头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境。南齐属钟离郡。后废。②北魏改灵县置,为南清河郡治。治所即今山东高唐县南三十里南镇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南朝宋置,治今山东省高唐县南南镇。属清河郡。北魏太和中

  • 真武县

    即玄武县。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二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4潼川府: 三隅山,“ 《寰宇记》云: 在真武县即今中江县”。

  • 高店子

    即今湖北建始县东七十里高店子镇。清同治 《建始县志》 卷2 《场市》: 东乡有 “高店子”。集镇名。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东南部。三圣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800。因有一酒店高踞凉风顶侧,故名。盛产“二荆

  • 青蛇囤

    在今贵州遵义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遵义府遵义县: “青蛇囤在府东。(明) 万历中,湖广帅陈璘自湄潭进攻播州,破青蛇囤,即此。”在今贵州省遵义县东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征播之役,播州兵聚青蛇

  • 周泉县

    唐贞观四年 (630) 置,属南平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南境。八年 (634) 属霸州,十三年 (639) 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