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平郡

东平郡

①南朝宋改东平国为郡,属兖州。治所在无盐县(今山东东平县东南)。北齐废。

②北魏泰常中置,属济州。治所在范县(治秦城,今河南范县东南旧城)太和末废。建义中复置。北齐废。

③北齐改泰山郡置,治所在博平县(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)。辖今山东泰安市及东平等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④隋大业初改郓州置,治所在郓城县(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郓城、巨野、鄄城等县地。唐武德初复改郓州,贞观八年(634)移治须昌县(今山东东平县西北)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东平郡,乾元元年(758)复改郓州。

⑤契丹神册四年(919)置,治所在辽阳城(今辽宁辽阳市老城)。天显三年(928)升为南京。


(1)南朝宋改东平国置,治东平县(今山东东平县西北)。属兖州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济宁市及东平、汶上等县地。北齐废。(2)南朝齐置。治淮阴县(东魏改名怀恩县,北周改名寿张县,今江苏淮安市西南)。东魏改为淮阴郡。陈复为东平郡。隋开皇元年(618年)又改为淮阴郡。(3)北魏泰常中置,治范县(秦城,今河南范县东南)。属济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范县及山东省梁山、东平等县部分地。太和末废,建义时复置。北齐废。(4)隋大业初改郓州置,治郓城县(今县东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巨野、郓城及梁山、鄄城等县部分地。唐武德初复为郓州,贞观八年(634年)移治须昌县(今山东东平县西北)。天宝元年(742年)又改为东平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改为郓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乌雷岭

    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一百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乌雷岭“在钦州东南。一名乌雷门。突起海滨,其地险要,设兵防守。《州志》:脉自那墓山,蜿蜒顿为十二岭,亘出大海伏波庙前,廉州水路经此”。古山名。又称乌

  • 治城

    ①十六国前凉张氏筑,在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西北崔家庄附近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六年 (429),西秦 “南安太守翟承伯等据罕幵谷以应河西, 暮末击破之, 进至治城”。八年 (43

  • 天生砦

    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铜仁府铜仁县:天生砦“在府北百二十里。(明)正德八年,官军讨叛苗,入天生砦囤,绝蛮峒水道”。

  • 俸可汛

    即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东北一百六十二里奉科乡 (营盘)。清设俸可汛。

  • 六洞柔远等处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播州军民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南六硐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平塘县西南。后废。

  • 马冢山

    在今陕西眉县东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又东径马冢北,诸葛亮与步骘书曰:马冢在武功东十余里,有高势,攻之不便,是以留耳。”

  • 银塘岭隘

    在今江西吉安县北。《清一统志 ·吉安府》: 银塘岭隘 “在庐陵县 (今吉安市) 北一百二十里。四山峭拔,路通一线。与袁州府分宜县接界。旧尝置营于此”。

  • 丰山

    ①在今安徽滁州市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2滁州:丰山“《丰乐亭记》云: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,在清流县西南五里。上有汉高帝庙。唐梁载言《十道四番志》:滁州有丰亭山,疑即此山。又按:晋、宋、齐《地里志》:汉之沛

  • 大峪岭

    即今山西长治县东南大峪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壶关县:“大峪岭在县西南三十里,有铁矿。”

  • 南竿塘

    即上竿塘。今福建连江县东南闽江口东之马祖岛。清光绪 《七省沿海要隘全图》 作南竿塘。即“上竿塘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