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扶风镇
即今陕西武功县(普集镇)东北长宁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武功县:长宁驿“在县东三十五里,俗曰东扶风镇,军站也”。
即今陕西武功县(普集镇)东北长宁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武功县:长宁驿“在县东三十五里,俗曰东扶风镇,军站也”。
在今海南省琼山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琼州府琼山县: 清澜镇 “在府南。有巡司。洪武中置”。
①即涝水。在今山西临汾市北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牛首之山,……劳水出焉,而西流注于潏水。”②即今广西那坡县南百合水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:末山水“在小镇南三十里。源出末山,南流与劳水合,入越南界”。
一作英氏。夏代封国。偃姓。在今安徽金寨县东南。《史记· 夏本纪》: 禹 “封皋陶之后于英、六”。《左传》: 僖公十六年 (前644),“齐人为徐伐英氏”。春秋时为楚所灭。古国名。夏封国,偃姓。又作英氏
即乌氏县。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作“乌枝”。
楚邑名。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北二十五里。《左传》: 昭公四年 (前538) 冬,“吴伐楚,入棘、栎、麻”。杜注: “棘、栎、麻,皆楚东鄙邑。”
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南祁连山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姑臧: “南山,谷水所出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40姑臧县: “姑臧南山,一名雪山,在县南二百三十里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52: “番和县南山,一名天山,又名雪
即今贵州桐梓县北三元乡。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卷31桐梓县:“三元坝在城北九十里。”
即灵关。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卢山县:“卢山在县西北六十里章卢山下。有山硖,口开三丈,长二百步,俗呼为卢关。关外即生僚也。”
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,乾州西南六十里。山势险峻,径路崎岖,苗民屡凭险为固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谓“乾隆初年,苇冲苗尝出劫高岩河粮船即此”。
元置,属潮阳县。为盐场。在今广东汕头市东南达濠区内。元 《大德南海志》 卷6: “隆井、招收、小江三场隶潮州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