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中渭桥

中渭桥

秦始皇修建,初名横桥,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汉初名渭桥或石柱桥。武帝后称中渭桥。《三辅黄图》卷6引《三辅旧事》云:“秦造横桥,汉承秦制,广六丈三百八十步,置都水令以掌之,号为石柱桥。”《元和志》卷1咸阳县:“中渭桥,在县东南二十二里。本名横桥,驾渭水上。”唐贞观十年(636)移至今西安市直北。五代以后,被西渭桥取代,逐渐废弃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汉长安城横门外(今西安市西北六村堡相家巷)的田野里发现了横门遗址。


本名横桥。秦始皇建。在秦都咸阳,“渭水南有长乐宫,渭水北有咸阳宫,欲通二宫之间,故造此桥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西汉名渭桥,习称中渭桥,又名横门桥,别称石柱桥。为都城长安通往北方渭河桥梁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代王“使宋昌先之长安观变,昌至渭桥,丞相已下皆迎”;《汉书·张释之传》:文帝“行出中渭桥”,皆即此。东汉末被董卓焚毁,曹操重修。东晋末刘裕又毁之,北魏修复。唐贞观十年(636年)改建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偏西渭水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四年(783年),朱泚据长安,“马燧遣其行军司马及其子彙将兵五千人入援,屯中、渭桥”,即此。唐末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干封县

    ①唐乾封元年(666)改博城县置,属兖州。治所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。总章元年(668)复改博城县,神龙元年(705)又改乾封县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徙治岱岳镇(今泰安市)。大中祥符元年(10

  • 禹门渡

    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二十五里禹门口村,黄河渡口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蒲州河津县: “西北有龙门山,夹河对峙,下有禹门渡巡检司。”

  • 周村市

    1945年8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长山县析置,治周村 (今山东淄博市西周村区)。1950年5月撤销,并入长山县。同年11月与张店市合并,改置张周市。旧市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5年由长山县周村、永安、仁和

  • 亦迷河卫

    明永乐十五年(1417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吉林伊通河支流饮马河流域。后废。明永乐十五年(1417年)置,治所今址不详。辖境约当今吉林省饮马河流域。后废。

  • 包山

    ①一作苞山。又名夫椒山,俗称西山。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洞庭西山。《文选》卷5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指包山而为期,集洞庭而淹留。”李善注引王逸曰:“太湖在秣陵东,湖中有包山,山中有如石室,俗谓洞庭。”晋郭璞《江

  • 石笋山

    在今四川綦江县西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石笋崖“在军北百里,往隆化路。有石如笋,高者三四丈,低亦丈余,凡数十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綦江县:石笋山在“县西二十里……以形似名”。

  • 静园

    在今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82号。建于1921年,原为陆宗舆宅邸,名乾园。1929年7月清逊帝溥仪居此,“静观变化,静待时机”,故改名静园。周围花墙环绕,院内风景宜人。主要建筑为前后二幢砖木结构的小楼,前

  • 大?山

    又名大熊山。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·中次七经》:大��之山“多㻬琈之玉,多麋玉。……其阳狂水出焉,西南流注于伊水”。《清一统志·河南府一》 引《

  • 开元寺塔

    在今河北定州市南门内。《清一统志·定州》:开元寺“在州治南。中有大塔,宋咸平四年建,至和二年成,高十三级”。因宋代定州地处军事前沿,地位十分重要。宋王朝为了防御契丹,利用此塔瞭望敌情,故又名料敌塔,或

  • 荔平关

    ①西汉置,属荔浦县。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37桂州荔浦县: “县南有荔平关,今废。”②唐置,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冯乘县: “有荔平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