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都路
金贞元元年(1153)改燕京路置,治大兴府(治今北京城西南隅)。贞元二年(1154)以后辖境相当今天津市、河北大城、文安、雄县、高阳、清苑、满城等县以北,长城和北京市内长城以南,河北抚宁、昌黎等县以西和紫荆关以东地区。蒙古成吉思汗十年(1215)改为燕京路。
金贞元元年(1153年)改燕京路置。治大兴府(今北京城区西南隅)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和河北大城、文安、高阳、清苑、满城等县以北,内长城以南,抚宁、昌黎二县以西和紫荆关以东地区。公元1215年地入蒙古,改名燕京路。
金贞元元年(1153)改燕京路置,治大兴府(治今北京城西南隅)。贞元二年(1154)以后辖境相当今天津市、河北大城、文安、雄县、高阳、清苑、满城等县以北,长城和北京市内长城以南,河北抚宁、昌黎等县以西和紫荆关以东地区。蒙古成吉思汗十年(1215)改为燕京路。
金贞元元年(1153年)改燕京路置。治大兴府(今北京城区西南隅)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和河北大城、文安、高阳、清苑、满城等县以北,内长城以南,抚宁、昌黎二县以西和紫荆关以东地区。公元1215年地入蒙古,改名燕京路。
又作大原、太原。在今山西太原市一带。《春秋》:昭公元年(前541),“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”。《榖梁传》:“中国曰大原,夷狄曰大卤。”即“大原(1)”。
简称陕西行都司。明洪武十二年 (1379) 置,治所在庄浪卫 (今甘肃永登县)。二十六年 (1393) 移治甘州城 (今甘肃张掖市)。辖境约当今甘肃黄河以南及青海湟水流域。清雍正二年(1724) 废。
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92宜兴县: 章溪 “在县西南三十五里。源出章山,北入荆溪”。
明永乐四年(1406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黑龙江省五常市西北拉林镇一带。后废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置,治所今址不详。辖区约当今黑龙江省松花江支流拉林河流域。后废。
在今广西兴安县西南,为漓江支流。《元史·阿里海牙传》:至元十三年(1276),阿里海牙攻马塈于严关,“又败都统马应麒于小溶江,遂逼静江”。
又名打鼓山、鼓山。即今台湾高雄市高雄港北侧万寿山。清康熙间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2:打狗山“其山踞海岸上,有大潭石洞,为安平镇七昆身之宗”。即“万寿山(2)(2)”。
又称麓山、灵麓峰。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三年(950年),楚马希萼自朗州进攻岳州不克,乃掠湘阴而西至长沙,“军于湘西,步兵及蛮兵军于岳麓”,即此。山体由石英砂岩构成。西南—东
即今江苏、上海之吴淞江。《寰宇记》卷91吴江县:吴江“本名松江,又名松陵, 又名笠泽。其江出太湖,二源:一江东五十八里入小湖,一江东二百六十里入大海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吴江县:吴江“在县东门外,即长
明洪武中置,治所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北沙营乡。清废。
又名武阳渡。即今江西南昌县 (莲塘镇)东南武阳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4南昌县 “武阳水” 条下: “武阳渡一名辟邪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