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甑山
一名甑山。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贺县:丹甑山“在县(故治在今贺街镇)西十里。高千余丈。时有云气上浮。泉流不竭,注为池,名曰仙池。《志》云:山本名幽山,唐李郃为守,更曰丹甑。宋守邓璧,又更名瑞云。今亦曰甑山”。
一名甑山。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贺县:丹甑山“在县(故治在今贺街镇)西十里。高千余丈。时有云气上浮。泉流不竭,注为池,名曰仙池。《志》云:山本名幽山,唐李郃为守,更曰丹甑。宋守邓璧,又更名瑞云。今亦曰甑山”。
即的博岭。在今四川理县西北鹧鸪山,大白山。唐杜佑 《通典》 卷176云山郡 (奉州): “北至莫博大岭七十里。”
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北十里梅陇镇。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上海县南有 “梅陇镇”。(1)在上海市闵行区中部。面积31.5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梅陇,人口3700。旧名梅家弄,相传明成化年间徽
在今云南云县南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顺宁府》:永镇关“在云州南五十里,为往来各土司路。前有四十八道水,深箐茂林,五六十里皆阴翳泥淖。明于此设关,有堡城门,委员戍守,为边隅重地”。
在今河南灵宝市城内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灵宝县: “有桃源宫,武德元年置。”
亦作木井涧。在今河北涞源县东南四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宁四年(897),晋王李克用讨刘仁恭,“幽州将杨师侃伏兵于木瓜涧,河东兵大败,失亡大半”。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易州》木瓜涧“相传唐乾宁中,晋王李克
①唐天授二年 (691) 置,治所在大乡县(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永顺、保靖、古丈、龙山等县地。五代晋天福五年 (940)移治今湖南古丈县东北会溪坪,称为下溪州。元初废。②北宋大观元
唐代的部名。在今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。后属南诏通海都督。
南宋淳熙间建。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鼓山主峰屴崱峰上。宋赵汝愚《游鼓山》诗有“江月不随流水去,天风直送海涛来”句。朱嘉爱赵诗,遂书“天风海涛”四字刻石,因以名亭。在今福建省福州市东南鼓山主峰屴崱峰上。南宋
在今广西上思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上思州:那板溪“在州西南。与渌浪、渌郁等溪俱出十万山,汇流于明江”。
①即今江西万载县南郭村。明嘉靖 《袁州府志》 卷2万载县: 郭村铺 “南路入宜春”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5: 万载县南有郭村铺。②即今陕西旬邑县西郭村。1934—1937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永红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