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义阳郡

义阳郡

①三国魏文帝时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安昌县(今湖北枣阳县南)。后废。东晋末改义阳国复置,移治平阳县(今河南信阳市)。南朝宋属南豫州,后为司州治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与信阳、罗山二县和桐柏县东部及湖北随州、广水二市、大悟县部分地。南齐改为北义阳郡。梁为司州治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)改为义阳郡,为南司州治。北齐为郢州治。北周为申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三年(607)改义州为义阳郡。治所平阳县亦改为义阳县。唐初改为申州。天宝元年(742)复改义阳郡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为申州。

②西晋太康九年(288)改义阳国置,治所在新野县(今河南新野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邓州、信阳二市与新野、唐河、桐柏、信阳等县及湖北随州、枣阳、广水等县市地。永宁元年(301)改为新野郡。

③东晋分南平郡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今湖南安乡县西南。南朝宋改为南义阳郡。

④南朝梁普通六年(525)置,属巴州。治所在义阳县(今四川巴中市西南恩阳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巴中市西南部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
⑤南朝梁置,为北江州治。治所在义阳县(今湖北黄陂县北七十里木兰山北)。隋废。

⑥东魏天平四年(537)改郢州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真阳县(今河南正阳县北)。北齐废。

⑦即白马义阳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。


(1)三国魏文帝置,治安昌县(今湖北枣阳市南)。属荆州。寻废。(2)东晋末改义阳国置,治平阳县(今河南信阳市南)。南朝宋属南豫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信阳、罗山等市县和桐柏县东部,湖北省广水、大悟、随州等三市县部分地区。后为司州治。南朝齐改北义阳郡,梁复旧。东魏末为南司州治。北齐为郢州治。北周改名宋安郡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又分别改义州、申州为义阳郡。地当南北交通要冲;有平靖、黄岘、武阳三关之险,为东晋、南朝北边要郡。(3)东魏天平四年(537年)改郢州置,治慎阳县(今河南正阳县北)。属豫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正阳县地。北齐废。(4)南朝梁普通六年(525年)析阆中县置,治义阳县(今巴中市西南恩阳镇)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巴中市西部地区。属巴州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绥滨县

    1929年改绥东设治局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在敖来密屯 (今黑龙江省绥滨县)。在黑龙江省东北部、黑龙江南岸、松花江北岸,隔江与俄罗斯相望。属鹤岗市。面积3335平方千米。人口 18.7 万。辖3镇、6乡

  • 库苏古尔泊

    一作呼孙古儿泊。在清唐努乌梁海东境。即今蒙古国库苏古勒省库苏泊。《清一统志·喀尔喀》:库苏古尔泊“在色楞格河西北六百里许,周围百余里,中有山,名魁博尔多克。其水东南流,为额赫河”。

  • 拖坝

    即今四川甘孜县东南拖坝乡。“拖坝”,藏语意为南方。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,红四、六两方面军会师于此。

  • 兴安岭

    ①又作兴安。清光绪二十二年(1896)所置中东铁路站名,即今内蒙古牙克石市东南兴安岭村。②广义的指今大兴安岭(亦名西兴安岭)、小兴安岭(亦名东兴安岭),合称内兴安岭,在今内蒙古东北部、黑龙江省北部;外

  • 宁远国

    即拔汗那国。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。唐天宝三年(744),改拔汗那国号为宁远。都城在西鞬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纳林河北岸)。

  • 高原陵

    西晋宣帝司马懿陵。在今河南偃市北邙首阳山上。《晋书·宣帝纪》: 三国魏嘉平三年 (251),葬于河阴,“于首阳山为土藏。……武帝受禅,上尊号曰宣皇帝,陵曰高原,庙称高祖”。

  • 少皞陵

    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北八里旧县村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3兖州府:少皞陵“在轩辕陵东。前有石坛、石像,又有八卦石”。即“少昊陵”。

  • 朔博湖

    亦作索博鄂模。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 (达来呼布镇) 北之苏泊淖尔。清齐召南 《水道提纲》卷5: 山丹水 “又西北有昆都伦水自东北来注之。又北为二巨泽: 西北曰索廓克鄂模,池周九十里;其东北曰索博鄂模,池

  • 武侯垒

    又称武侯镇。即今陕西勉县西十里武侯镇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沔水又东径武侯垒南,诸葛武侯所居也,南枕沔水。水南有亮垒,背山向水,中有小城,回隔难解。” 唐、宋为西县治。明、清为沔县治。

  • 五眼井堡

    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四十五里五眼井村。《清一统志·宁武府》:五眼井堡“北至边墙三里,明崇祯十年筑,周百丈, 为外边内边之要枢”。在今山西省偏关县东北。明崇祯十年(1637年)筑。为当时外边内边之要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