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氏
春秋时西戎国。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秦穆公得由余,西戎八国服于秦,故……岐、梁山、泾、漆之北有义渠、大荔、乌氏、朐衍之戎。”秦惠王时置乌氏县。
春秋时西戎国。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秦穆公得由余,西戎八国服于秦,故……岐、梁山、泾、漆之北有义渠、大荔、乌氏、朐衍之戎。”秦惠王时置乌氏县。
即今湖北广水市西北泉口乡。明嘉靖 《应山县志》 卷2: 泉口店 “在治北八十里”。
聚名。 又作门。 即今甘肃武山县东三十里洛门镇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 建武十年 (34),“冬十月,中郎将来歙等大破隗纯于落门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渭水又东
①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西谷水上。《新五代史·废帝纪》: 后唐清泰元年 (934),废帝 “入京师,冯道率百官迎王于蒋桥”。即此。②在今四川郫县东南十三里油子河上。《寰宇记》卷72犀浦县: “蒋桥,《
即今安徽泾县西南安吴乡。清嘉庆《泾县志》卷2:安吴市“在县西五十里落星潭东安吴渡口,即旧安吴县址”。
喜马拉雅山主峰。在中国西藏和尼泊尔接界处。“珠穆朗玛” 为藏语 “女神第三” (珠穆朗桑玛) 的音译。1721年版康熙 《皇舆全览图》 上作朱母郎马阿林。1858年印度测量局在英人主持下,擅将该局前局
明洪武初改曹滴等洞军民长官司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从江县西北。后废。永乐元年 (1403) 复置,属贵州卫。十二年(1414) 改属黎平府。《清一统志 ·黎平府》 “容江巴黄废司” 条: 顺治
①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(982) 改永安县置,为乾宁军治。治所即今河北青县。熙宁六年 (1073)废为镇,元符二年 (1099) 复置,崇宁三年 (1104)再省。政和五年 (1115) 又复为县。金贞
①即今江苏江浦县南长江西岸西江口。明置巡司于此。②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南长江北岸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,左得二夏浦, 俗谓之西江口。”③一名三江口。在今湖南岳阳市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,
东汉末置,治所在房陵县 (今湖北房县)。三国魏改为新城郡。隋大业初改房州复置,治所在光迁县 (今房县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房县、保康、竹山、竹溪等县及神农架林区北部地。唐初改为迁州。天宝初复改房州为房陵郡
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天峻县西北。后迁今德令哈市西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北右末旗: “牧地在布喀河源沙尔诺尔之西。东至色尔柯克达巴,南至察罕陀罗海,西至萨尔鲁克,北至库尔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