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乐都县

乐都县

①东汉改吞列县置,属乐浪郡。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南道宁远附近。三国魏废。

②唐武则天久视元年(700)析绥山县置,属嘉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峨眉县东南乐都镇。寻省。

③1928年改碾伯县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即今青海乐都县。以古乐都为名。


(1)古县名。(1)东汉改吞列县置,治今朝鲜平安南道宁远附近。属乐浪郡。三国魏废。(2)武周久视元年(700年)置,治今四川省峨眉山市乐都镇。不久废。(2)今县名。在青海省东部、湟水下游,东北邻甘肃省。属海东地区。面积 2820 平方千米。人口28.8万。辖8镇、1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碾伯镇。西汉置破羌县,治今县东老鸦一带。隶金城郡。东汉末属西平郡。晋废县。十六国后凉建乐都郡,治今碾伯镇,此乐都为雅化地名。此前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中记载有“雒都谷”,《汉书》中写作“落都”或“洛都”。系羌语,山谷名(一说系指县北引胜沟,又说是老鸦城以北冰沟)。从东晋隆安三年(399年)开始,南凉六次迁都,其中三次均在乐都。北魏改置鄯善镇,孝昌二年(526年)改镇置鄯州及西都县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,改西都县为湟水县。隋大业及唐天宝、乾元间曾改鄯为西平郡。开元二年(714年)设陇右节度使于此。上元二年(761年)地入吐蕃。北宋吐蕃唃厮啰政权称邈川城,治今湟水南岸。元符二年(1099年)建为湟州,宣和元年(1119年)改为乐州。元废。明洪武十一年(1378年)置庄浪分卫于碾伯,同年改置碾北卫。十九年废卫,置西宁卫右千户所。成化中,更名为碾伯守御千户所。直隶于陕西行都司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废所置碾伯县。1928年改乐都县。1949—1977年由省直辖。1978年划归海东地区。地处祁连山东部,南依拉脊山,北靠达坂山青石岭。湟水流经县境。属大陆性高原气候。经济以农业为主,产春小麦、青稞、蚕豆、油菜籽、马铃薯,河谷地带盛产瓜果、蔬菜。是省主要粮食生产地区之一。并产烟叶、药材、玫瑰油、蕨菜、发菜。矿产有石膏、大理石、铜、锌、镍等。工业有锻造、铸造、柴油机、水泥、化工、卷烟、酿造、地毯等。兰青铁路和甘青公路经此。古迹有新石器时代柳湾墓地、瞿昙寺、西来寺、关羽牌坊。岗沟乡七里店村每年农历正月十四至十六设有九曲黄河灯会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苇子沟

    即今吉林九台市北苇子沟镇。《吉林乡土志》:“本屯南临一小沟,两岸苇芦丛生,每届秋日,因风瑟缩,形成本地之奇景,又为当地之特产,因以名屯。”

  • 婆览县

    ①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羁縻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。后废。②唐置,属羁縻应州。治所在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(1)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今四川省汶川县西南。属涂州。后

  • 绰拉剔噶珊

    清初于者帖列山卫置,属宁古塔将军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阿纽依河口东北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黑龙江下游有 “绰拉剔噶珊”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 混同江南岸,东至

  • 烈洲

    又名栗洲、溧洲、冽洲。故址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烈山下。原在大江中,为六朝都城之江津要地。《寰宇记》 卷90升州江宁县: “烈洲在县西南八十里,周回六十里。《舆地志》: 吴旧津所,内有小水堪泊船,商客多停

  • 尉升湖

    一名熨湖。在今安徽寿县西南。《水经·肥水注》: “水受芍陂,西北历羊头溪,谓之羊头涧水,北径熨湖。” 《魏书·裴绚传》: 延昌初,扬州刺史李崇讨绚,“绚匹马单逃,为村民所获。至尉升湖,绚曰: ‘吾为人

  • 溧水州

    元元贞初升溧水县置,属集庆路。治所在今江苏溧水县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为溧水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溧水县置,治今江苏省溧水县。属建康路(后改为集庆路)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复降为县

  • 花墅湖

    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北慈城镇东南。宋《宝庆四明志》卷16慈溪县:花墅湖在“县东南一十里,古有小塘渚水。唐贞元十年刺史任侗劝民修筑,灌溉田畴。中有小墅,春花明媚,多于众山,故名”。古湖名。又称花屿湖。在今浙

  • 下饶

    即今广东饶平县西北三饶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饶平县:“成化十二年十月以海阳县三饶地置,治下饶。”

  • 清泰门

    俗称螺蛳门。元末杭州城东门之一。清光绪三十三年 (1907) 拆除。

  • 黄花涝市

    即今湖北黄陂市西南六十五里黄花涝村。清同治 《黄陂县志》 卷2 《乡会》: 有 “黄花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