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堂岩
在今广东韶关市东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35韶州:书堂岩“在城东十五里。白芒渡相对。岸洞划然,象清石洁。张曲江读书之所”。
在今广东韶关市东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35韶州:书堂岩“在城东十五里。白芒渡相对。岸洞划然,象清石洁。张曲江读书之所”。
即今河北灵寿县西北鲁伯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灵寿县: 楸山在 “县西北五十里,山多楸树,因名。东接凤凰石山,两山夹峙,道出其中,谓之龙门 口。《志》 云: 凤凰石山,峭壁万仞,登涉甚难,绝顶有石嵯峨,
①汉高帝改黔中郡置,治所在义陵县 (今湖南溆浦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沅江流域以西,贵州东部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,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,湖北鹤峰、来凤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地。东汉移
在今广东阳东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阳江县: 高岭在 “县北六十里。有石洞,洞门迂曲,仅容一人,内宽广容千人,泉出其下,响如鸣珂。昔人避贼于此,贼不敢犯。其中又有一洞,石壁峭削,不可上下,乡人名铁
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:谷阻山“在贵定县西南小平伐司东五里”。
位于四川、陕西边界地区。1928年,共产党领导川东、川北农民起义,组织革命武装,开展游击战争。1932年12月,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鄂豫皖区进入四川,与当地革命武装会合,攻下通江、南江、巴中,开辟
又作朝谷堡。即今甘肃平凉市西北三十五里安国乡。《旧唐书·德宗纪 》: 贞元七年 (791),“泾原帅刘昌复筑平凉城。……刘昌筑胡谷堡,改名彰义堡。堡在平凉西三十五里,亦御戎之要地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平凉府
①北宋置,属延安府延川县。即今陕西延川县西北永坪镇。②北宋置,属邕州。治所在今越南谅山省南禄平。元以后废。③即今福建武平县北永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武平县“象洞寨”条下:“又永平砦,在县北六十余里,地
西汉景帝刘启的陵墓。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穆家村北。《汉书·景帝纪》:后元三年(前141),“葬阳陵”。臣瓒曰:“阳陵在长安东北四十五里。”(1)古邑名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许昌市西北。《左传》襄公十年(
在今陕西宁强县东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宁羌州:天台岭“其山高而顶平,因名。岭下有铁锁桥”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为林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下湾镇。六年 (623) 为绣州治。天宝初为常宁郡治,乾元初属复为绣州治。北宋开宝六年 (973) 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