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渡关
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北一百十里,接江西广丰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浦城县:二渡关“为入闽之间道。其地山岭巉岏,溪流回绕,东西二面皆为桥以渡,因曰二渡关”。
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北一百十里,接江西广丰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浦城县:二渡关“为入闽之间道。其地山岭巉岏,溪流回绕,东西二面皆为桥以渡,因曰二渡关”。
即今江苏盱眙县城东天台山。为县治主山。旧名慈氏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4盱眙县: 第一山“在郡之东,普济院后山也。米元章诗有云: 莫论衡霍冲星斗,且看东南第一山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凤阳府: 第一山 “
春秋时戎州己氏邑。在今山东曹县东南五十里楚天集。《左传》:哀公十七年(前478), 卫侯“入于戎州己氏”。杜注:“己氏,戎人姓。”
在今山东商河县西聂家庄。《清一统志·武定府》: 聂家洼,“ 《旧志》: 县界有七十二洼,遇丰倍收,遇潦则一苗不遗。故谚有十年九不收,一收胜十秋之语”。
即春秋时苗邑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濝水 “历轵关南,径苗亭西,亭故周之苗邑也”。
即今贵州都匀市南清水河上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都匀府都匀司: 都匀河在 “司治南。即邦水河也。自府城西南流经此,曰都匀江”。
在今浙江海宁市 (硖石镇) 西南五十里长安镇附近。宋 《咸淳临安志》 卷34盐官县: 建兴湖“在县西北二十五里。东西一十里,南北六里。吴建兴中开,因名建兴湖”。南宋时堙废。
在今河北青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青县:老鸦堤“旧筑堤于此,防卫河泛滥,以形似名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光化三年(900),“刘仁恭将幽州兵五万救沧州,营于乾宁军,葛从周留张存敬、氏叔琮守沧州寨, 自将
明置,属小河守御千户所。即今四川平武县西北九十里水晶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小河守御千户所:马元堡“在叶堂东四里。又东七里为水进堡……皆有兵戍守”。
在今四川重庆市北渝北区静观乡塔坪村。南宋绍兴中建。寺内有石塔七层,高十余丈。为重庆著名古寺庙。
一作伞盖。即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北伞盖村。清范昭逵 《从西纪略》 十一: 康熙五十九年 (1720),二月二十七日 “起行,五十里至桑盖下营,往晤常驿道,共话站务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