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云龙县

云龙县

1913年改云龙州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云龙县南十七里宝丰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,迁治今云龙县治石门镇。


在云南省西北部。属大理白族自治州。面积 4712 平方千米。人口19.8万。辖4镇、8乡(含1彝族乡、1傈僳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石门镇。“得名于澜沧江”,“江上夜覆云雾,晨则渐以升起如龙”(《云龙记往》)。西汉元封二年(前109年)设比苏县,治今县址,属益州郡。东汉至西晋属永昌郡。南朝梁末废比苏县。大理称云龙赕,治今县西旧州。属大理王畿。元初设云龙甸军民府,隶属金齿宣慰司。元泰定以前改为云龙州,治今县西南旧州,属大理府。明崇祯二年(1629年)移州治于雒马井(今宝丰)。清仍称云龙州,属大理府。1913年改州为县,属腾越道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;改县公署为县政府,县治由宝丰迁移至石门。1950年属大理专区,1956年属大理白族自治州。地处滇西横断山纵谷地区,东为云岭、西为怒山。澜沧江及其支流沘江纵贯县境,怒江从西缘流过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玉米、稻、小麦、豆类为主。林畜为县内的优势资源。特产黑木耳、松茸、香菇、小红花椒等。以产盐著称。工业有采矿、森工、造纸、印刷、食品、水电等。永云、瓦贡公路与昆畹公路相接。名胜古迹有天池、虎头山、蟠龙寺、下澡塘温泉瀑布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不曹水

    即今四川万源、宣汉境之后河,为渠江支流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宕渠县:“不曹水出东北徐谷,南入灊。”

  • 三圳汛

    即今广东蕉岭县南三圳镇。清置三圳墟汛。

  • 神池口

    即今山西神池县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大定戍

    唐置,属嘉诚县。在今四川松潘县北虹桥关。《元和志》卷32嘉诚县:“大定戍在县北四十里。”后废。唐置,即今松潘县北虹桥关。属松州嘉诚县(治今四川松潘县)。

  • 版桥

    在今安徽和县境长江西岸。《资治通鉴》: 西晋太康元年 (280),“沈莹帅丹阳锐卒、刀楯五千,三冲晋兵,不动。莹引退,其众乱……张乔自后击之,大败吴兵于版桥”。即此。在今安徽省和县长江沿岸。西晋太康元

  • 雪窦山

    在今浙江奉化市西北四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庆元府: 雪窦山 “在奉化县西,上下有亭三,曰飞雪、曰妙峰、曰漱玉。丹碧照烂,飞檐鳞鳞,蔚在青嶂间,晨霞暮霭,遮露万状,尤为胜概”。南宋理宗时曾改名应梦山。

  • 剑南西川

    唐方镇名。至德二年 (757) 分剑南节度使西部地置,简称西川。治成都府 (治今四川成都市)。辖境屡有变动,长期领有成都府及彭、蜀、汉、眉、邛、嘉、黎、简、茂、雅以西诸州,约当今四川成都平原及其以北以

  • 长厚原

    在今甘肃合水县治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合水县:长厚原“在县西南七十里”。

  • 岩门关

    在今四川重庆江津市南境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二》: 岩门关 “在江津县南三百里,接贵州遵义府界,为总路。元末明玉珍筑。一名雁门关。关北属县界,南属遵义”。

  • 打杵关

    一名玉杵关。在今贵州贵定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 关隘:打杵关“在贵定县东五里。其地亦名打鼠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