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五原县

五原县

①西汉元朔二年(前127)置,属五原郡。治所或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堡子湾古城(一说在今包头市西哈德门沟口古城堡)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河水“又东径九原县故城南,秦始皇置九原郡治此。……西北接对一城,盖五原县之故城也,王莽之填河亭也”。

②北魏建义元年(528)析铜鞮县置,属襄垣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沁县境。北齐废。

③西魏改大兴县置,为五原郡治。治所即今陕西定边县。后又改为大兴县。隋复改五原县,大业二年(607)为盐川郡治。唐初为盐州治。北宋废。

④1912年改五原厅置,属山西省。治所隆兴长村(今内蒙古五原县)。1914年属绥远特别区。1928年属绥远省。1954年属内蒙古自治区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北。属五原郡。东汉末废。(2)北魏建义元年(528年)分乡郡之铜鞮置,治所不详,当在今山西省沁县境。北齐废。(3)北魏置,治今陕西省定边县。北周改大兴县,为五原郡治。隋又改五原县,属盐州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废,二年复置。宋初,地入西夏。(2)今县名。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。属巴彦淖尔市。面积 2569 平方千米。人口28.8万。辖3镇、1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隆兴昌镇。因有龙游原、乞地千原、青岭原、岢岚正原、横槽原环绕县境,因以名五原。古为匈奴牧地。秦为九原郡地。汉置广牧县,属朔方郡。隋置九原县,为五原郡治。唐九原县为丰州治。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置五原厅,寄治包头镇,隶归绥道。1912年改为五原县,治所移至隆兴昌(今五原县城关镇),隶绥远观察使公署,1928年隶绥远省。1942年划出西部置晏江县。1949年隶陕坝专员公署,1954年隶河套行政区,1958年隶巴彦淖尔盟,同年废达拉特后旗并入。2003年属巴彦淖尔市。地处黄河北岸、河套平原中部。属中温带干旱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葵花子、甜菜、籽瓜、糜黍等,畜产牛、马、羊、猪。工业有制糖、化肥、玻璃制品、粮油加工、农机修造、建材等厂。包兰铁路、110国道经此。古迹有五分桥古城遗址、广牧古城遗址,纪念地有抗日烈士公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娄博贝监军司

    一曰白马强镇监军司。西夏置,治所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北吉兰泰盐池附近。元废。又作白马强镇监军司。西夏时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北巴颜吉兰泰附近。元时废。

  • 毛家市

    又名双桥镇。即今江苏太仓市北新毛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太仓州:“毛家市在城北十三里。”

  • 义合墟

    即今广东东源县东北义合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河源县东北有义合墟。

  • 巴东属国

    东汉建安六年(201)置,治所在涪陵县(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、酉阳、黔江、石柱、武隆等县及长江以东以南地。二十一年(216)刘备改为涪陵郡。东汉建安六年(201年)刘璋分巴

  • ?渠

    西汉武帝时凿。在今陕西周至县西。另说在今陕西岐山县东、扶风县西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 师古引如淳曰:“��音韦,水出韦谷”,因名。同书《沟洫志》:“关中灵轵、成国、ᖡ

  • 八里茫

    察合台汗国属地。在今新疆温宿县东南,一说在阿克苏市东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有八里茫。

  • 乐龙汛

    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北七十八里乐龙。清时有外委戍守,彝语“乐”为石,“龙”为城,意即石城。

  • 宛顶屯

    明清置,为汉龙关屯田区。即今云南畹町市。《滇南界务陈牍》 下卷 《腾越沿边疆索图说》: “雍正二年,前督部堂鄂、抚部院杨添设方耀等九屯,协守二关,内有宛顶屯,即附近于汉龙关地。”

  • 南室韦

    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南段以东、黑龙江省嫩江中游以西地区。《隋书·室韦传》:“南室韦在契丹北三千里,土地卑湿,至夏则移向西北贷勃、欠对二山。……渐分为二十五部,每部有余莫弗瞒咄,犹酋长也。”

  • 五水关

    ①在今河南商城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商城县:五水关“以五水合流于关下而名。旧为隘口,可以守御”。②即今湖北随州市东北忤水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随州:五水关“在五水山下,亦作仵水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