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五溪

五溪

古辰州境五条水的总名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“武陵有五溪,谓雄溪、��溪、无溪、酉溪,辰溪其一焉。夹溪悉是蛮左所居,故谓此蛮五溪蛮也”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 章怀太子注引郦注作“武陵有五溪,谓雄溪、��溪、酉溪、��溪、辰溪,悉是蛮夷所居,故谓五溪蛮。”并指出:“土俗‘雄’作‘熊’, ‘��’作‘朗’, ‘��’作‘武’,在今辰州界”。则“��溪”应为朗水,“无溪”或“��溪”应即今武水。


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今湖南省沅陵县以西“五溪蛮”所居地沅江五条支流的总称。一为雄溪,亦作熊溪;二为��溪,亦作朗溪;三为辰溪;四为酉溪;五为武溪,亦作沅溪、㵲溪(见《水经注·沅水》、《宋书·荆雍州蛮传》及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李贤注)。后世亦有称五溪为酉溪、辰溪、巫溪、武溪、沅溪者,见《太平寰宇记》(《舆地纪胜》夔州路黔州《景物上》五溪引)及《文献通考·四裔考》。五溪今名除辰溪、酉溪为今辰水、酉水外,其余诸水说法不一:雄溪一说即今巫水,一说即今渠水;��溪一说即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之明溪,一说即今沅陵县东北之明溪,一说即今渠水;武溪一说即今泸溪县之武水,一说即今㵲水。夹溪居民称五溪蛮;因在武陵郡境内,亦称武陵五溪蛮。其聚居地约在今湘西及四川、贵州部分地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龙山

    ①在今河北遵化市南八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 南龙山 “北又有北龙,两山相望,蜿蜒如龙”。②即今浙江瑞安市东南七十四里处之南龙头、北龙山岛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平阳县: 南龙山 “在县东海中。倭自

  • 采穴口

    在今湖北松滋县东北三十六里采穴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松滋县 “大江” 条下: “旧有采穴一口,藉以分泄江流,元季湮废。…… (明) 隆庆初,议者谓县东五十里采穴口,当诸穴之首,在江南岸,原有故道自堤

  • 大酉观

    在今湖南辰溪县南十里潭湾镇沅江南岸。《清一统志·辰州府》:大酉观“在辰溪县南大酉山下。宋祥符间建”。明万历三十六年(1608)重建。旧为游览胜地。观旁有大酉洞。

  • 老街

    即今云南西畴县南四十八里老街。本名牛羊街。清代称为畴阳老街,俗称老街。《乾隆内府舆图》作老街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西畴县南部、兴街坝子东部。属兴街镇。人口 1860。宋为牛羊土司驻地,后因名牛羊街。清设牛

  • 丈人观

    即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麓丈人峰下建福宫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5永康军:丈人观“在青城北二十里。今名会庆建福宫。旧记云:昔宁封先生栖于北岩之上,黄帝师焉,乃筑坛拜宁君为五岳丈人”。宋陆游有《丈人观》诗。

  • 怀仁县

    ①南朝梁普通中置,为怀仁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二里。西魏废帝二年(552)改为普宁县。②东魏武定七年(549)置,属义塘郡。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三十六里城头乡。隋开皇三年(583)移治今赣榆县西

  • 下辨道

    西汉改下辨县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成县西抛沙镇一带。东汉复名下辨县。见“下辨县”。

  • 素衮

    在今新疆阿图什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乌什》: 素衮 “在齐都伯西南四十里”。

  • 零陵县

    ①秦置,属长沙郡。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。西汉为零陵郡治。东汉属零陵郡。南朝宋属零陵国。南齐复属零陵郡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平陈后废。②南齐改迁陵县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即今湖南保靖县。梁复名迁陵县。

  • 大南湖

    即今新疆哈密市南南湖乡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2哈密:“大南湖,城南七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