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五都

五都

①战国齐以国内五城置五都,性质略同于其他各国的郡,设有经过选练的常备兵。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:齐宣王“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,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”。《索隐》:“五都即齐也。按:临淄是五都之一也。”五都无定说,一说为临淄、平陆、高唐、即墨和莒。

②西汉都长安,以洛阳、邯郸、临菑、宛、成都为五都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:王莽“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,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、邯郸、临甾、宛、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”。

③三国魏都洛阳,以长安(西汉故都)、谯(皇室本都)、许昌(汉献帝旧都)、邺(曹操时魏都)、洛阳为五都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:黄初二年(221)一月,“改许县为许昌县”。注引《魏略》云:“改长安、谯、许昌、邺、洛阳为五都。”

④唐宝应元年(762)以京兆府为上都,河南府为东都,凤翔府为西都,江陵府为南都,太原府为北都,合称五都。

⑤泛指繁华都市。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:“周览九土,足历五都。”李善注:“五都,五方之都也。”


(1)战国齐置五都,即国都临淄及别都高唐、平陆、博、邶殿,或以为后二都可能是即墨和莒。性质相当于其他国家的郡,主要为军事目的。五都都驻有选练的常备兵。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:齐宣王曾用五都之兵灭燕。(2)西汉时首都长安以外的五个大都市,即雒阳、邯郸、临淄、宛、成都。 (3)三国魏都洛阳,黄初二年(221年)又以长安(西汉故都)、谯(皇室本贯)、许昌(汉献帝旧都)、邺(曹操时魏都)与洛阳合称五都(见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裴注引《魏略》)。(4)唐宝应元年(762年)以京兆府为上都,河南府为东都,凤翔府为西都,江陵府为南都,太原府为北都,合称五都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阜财场

    在今河北海兴县南二十二里高湾镇。明长芦盐场之一,雍正十年 (1732) 废。

  • 皇后店

   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。古为北京通往居庸关必经之地。《元史· 顺帝纪》: 至正二十四年(1364) 孛罗帖木儿遣其党秃坚帖木儿入居庸关,“知枢密院事也速、詹事不兰奚迎战于皇后店”。即此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区西

  • 乌竹岭寨

    即今浙江东阳市东北怀鲁乡乌竹岭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东阳县:乌竹岭寨“在乌竹岭上。嘉靖三十七年置。其北接鹭鹚岭,达诸暨县界之乌岩;其南接嵩岭诸山,实为要隘”。

  • 新店铺

    即今四川自贡市东南新店镇。民国 《富顺县志》 卷3: 新店铺 “北距县七十里”。

  • 碗子城

    又作盌子城。在今山西晋城市南九十里碗城村。《元史· 察罕帖木儿传》: 至正十八年 (1358),“乃分兵屯泽州,塞碗子城,……以杜太行诸道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43泽州 “太行山” 条: “州南九十里

  • 小蒲石河镇

    清置,属宽甸县。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南八十五里小蒲河口。因河得名。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宽甸县乡镇:“小蒲石河口在县城东南八十五里。”

  • 五峰关

    在今湖北恩施市东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施州卫:五峰关“在卫城东连珠山下。有官军戍守”。

  • 岩渊县

    ①唐渤海国置,属椒州。治所在今朝鲜咸镜南道永兴西北城里。辽徙废。②辽置,为耀州治。治所在今辽宁大石桥市西北岳州城。金废。古县名。(1)渤海国置,治今朝鲜永兴西北。属南海府。辽废。(2)辽置,治今辽宁省

  • 尼布楚

    亦作泥朴处、尼布潮、尼布抽、尼布绰、你不楮。即今俄罗斯赤塔州东涅尔琴斯克。清《平定罗刹方略》卷4:索额图奏言:“尼布楚系我茂明安部游牧之所。”17世纪40年代被沙皇俄国侵占后,建筑城堡,作为东侵雅克萨

  • 三湘浦

   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城陵矶。一名侯景浦。《元和志》卷27岳州巴陵县:“侯景浦,在县东北十二里。本名三湘浦,景既克建康,自统兵西趣荆峡,先遣其将宋子仙、任约袭郢州。湘东王绎令王僧辩拒之,景军大败,烧营退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