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刚
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隰县南。《春秋》:成公十二年(前579),“秋, 晋人败狄于交刚”。即此。
古邑名。春秋晋邑,在今山西省隰县南。《春秋》成公十二年(前579年):“晋人败狄于交刚。”即此。
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隰县南。《春秋》:成公十二年(前579),“秋, 晋人败狄于交刚”。即此。
古邑名。春秋晋邑,在今山西省隰县南。《春秋》成公十二年(前579年):“晋人败狄于交刚。”即此。
故址在今江苏吴县境内。《清一统志·苏州府二》: 辟疆园 “晋时顾辟疆之园也。王献之入会稽,经吴门,先不识主人。值辟疆方集宾友,酣燕园中,而献之游历既毕,指麾好恶,旁若无人。唐时其园犹在,顾况尝假以居”
在今新疆和田县东北塔瓦库勒乡北。《清一统志·和阗》: 喀提里什 “在额克里雅尔北七十里,和阗城东北三百三十里。玉陇哈什河经其东,哈喇哈什河经其西,会于其北为和阗河”。
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。八年(634)改为岩州。
即今河南林州西南淅河北岸合涧镇。民国《林县志》卷1《乡镇》:“合涧村,距城三十里。市集南滨淅水。”
西汉置,属天水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“应劭曰:‘音羌肩反。’师古曰:‘本破罕幵之羌处其人于此,因以名云。’”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。“本破罕幵之羌,处其
即轑阳之讹。在今河北馆陶县西北。《水经·淇水注》: “淇水又东北径榆阳城北。汉武帝封太常江德为侯国。” 据 《汉书·昭帝纪》 及 《百官公卿表》,“榆阳” 当是 “轑阳” 之讹。
清光绪二十四年 (1898) 升为喀喇沙尔厅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在喀喇沙尔城 (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)。辖境约当今新疆库尔勒市及焉耆、和静、和硕、博湖、轮台、尉犁、若羌等县地。1913年改为焉耆县。清光
即今广东大埔县东南高陂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大埔县:“西南有乌槎巡检司,后迁高陂。”
1941年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在打鼓新场 (今贵州金沙县)。金沙县有金沙里,为富庶之区。县名金沙取 “地区富庶,砂土与黄金同价” 之义。在贵州省北部,邻接四川省。属毕节地区。面积 2524 平方千米。人
清新疆政区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) 平定准噶尔叛乱后,在伊克明阿特部游牧地置,驻雅尔 (今哈萨克斯坦塞米巴拉金斯克州东南乌尔贾尔)。二十八年 (1763) 建城,称肇丰城,设参赞大臣管辖。三十年 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