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任丘县

任丘县

北齐置,属河间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任丘市南二十六里。《寰宇记》卷66任丘县:“《三郡记》:汉元始二年,巡检使中郎将任丘筑此城,以防海寇,即以为名。”隋初废。开皇十六年(596)复置,属蒲州,移治今任丘市。大业末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)又置,属瀛州,景云二年(711)改属鄚州。北宋为莫州治。金贞祐二年(1214)废。元初复置。明属河间府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1986年改设任丘市。


古旧县名。北齐置,治今河北省任丘市南。属河间郡。隋初省。开皇十六年(596年)复置,移治今任丘市。大业末又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,属瀛州。景云二年(711年)改属鄚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省入河间县,后复置。明、清属河间府。1986年撤销,改设任丘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狼山州

    唐永徽元年 (650) 以突厥车鼻可汗属部葛逻禄右厢部落置,为都督府,隶瀚海都护府。显庆三年 (658) 改为州,改属燕然都护府。地在今蒙古国西境,杭爱山之西,阿尔泰山东北。总章二年(669) 属安北

  • 扶南

    意为“山地之王”。在今柬埔寨。公元1世纪建国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岱传》:岱“又遣从事南宣国化, 暨徼外扶南、林邑、堂明诸王,各遣使奉贡”。至7世纪中叶, 为其属国真腊所并。

  • 济尔玛台河

    一作朱尔马台河。在清外蒙古赛音诺颜部。即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吉尔马台河,为鄂尔坤河上源之一。在塔米尔河之南。即辽、元时所称金河(按坦河)。

  • 旬阳县

    西汉置,属汉中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。东汉废。西晋太康四年(283)改置洵阳县。南朝宋复曰旬阳县,属魏兴郡。西魏又改洵阳县。在陕西省南部、汉水两岸,东北、东南与湖北省为邻。属安康市。面积 3

  • 度索原

    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介山下。《旧唐书·裴寂列传》: 唐武德二年 (619),裴寂 “师次介休,而金刚据城以抗寂,寂保于度索原”。在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介山下。唐初裴寂攻刘武周将宋金刚于介休,军于度索原,即

  • 呀色里敏山

    在今新疆拜城县北一百二十里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60:呀色里敏山“产铁。铁厂水出焉,南流入木札拉提河”。

  • 招隐寺

    在今江苏镇江市南郊招隐山东麓。东晋末隐士戴颙居于此。颙死后为寺,寺以山名。今寺为清同治、光绪间重建。附近有昭明太子读书台、增华阁。

  • 梅岭山

    又名补陀洛迦山。即今浙江舟山市东普陀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庆元府: 梅岭山 “在昌国县。四面环海,高丽、日本、新罗、渤海诸国,皆由此取道,守候风信”。《清一统志 ·宁波府》: 补陀洛迦山 “在定海县

  • 东多城

    在今山西孝义县北二十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显州真君郡:“天平中置,治东多城。”在今山西省孝义市北。北魏天平中置真君郡治此。

  • 冷地峪寨

    在今甘肃岷县西五十五里冷地口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7岷州卫“曹家寨”条下:“自是而西又有中寨、野狐桥、冷地峪三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