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宁关
北宋元符中改通会关置,属会州。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北。金大定八年(1168)改名会安关。
北宋元符元年(1098年)以颠联关改名,在今甘肃省榆中县西北。金大定八年(1168年)改名会安关。
北宋元符中改通会关置,属会州。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北。金大定八年(1168)改名会安关。
北宋元符元年(1098年)以颠联关改名,在今甘肃省榆中县西北。金大定八年(1168年)改名会安关。
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北十五里西城。《寰宇记》 卷21乾封县: “有汶阳田,齐以此归鲁以谢过,故有城存。”
古族名。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:“滇王者,其众数万人。其旁东北有劳浸、靡莫, 皆同姓相扶,未肯听。劳浸、靡莫数犯使者吏卒。元封二年,天子发巴、蜀兵击灭劳浸、靡莫,以兵临滇,滇王始首善,以故弗诛。”秦、汉
1933年6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长池场(今四川南江县西南长赤镇)。1935年初废。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3年由四川省南江县西南部析置,治今南江县长赤镇。县以镇名。1935年春红军北上后撤销,仍并
北魏置,属宋安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北。隋开皇九年(589)改为礼山县。古县名。北魏改东随郡置,治今湖北省广水市东北。属宋安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名礼山县。
亦作礼义山。在今四川渠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渠县:礼仪山“在县东六十里。上有城址。宋宝祐三年,尝徙渠州治礼仪山,以拒蒙古是也”。
元大德十一年 (1307) 改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置,治所在和林城 (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东岸哈拉和林)。辖境相当今蒙古国杭爱山以东,克鲁伦河上游流域以西各省区。皇庆六年 (1312) 改为和宁路。元大德十
一曰太微城。又称南城。在东都西北隅、宫城之南,即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中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载: “皇城长千八百一十七步,广千三百七十八步,周四千九百三十步。” 亦即徐松 《唐两京城坊考》 所说的 “
在今江西大余县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大余县: “西有郁林镇巡检司,治晶都村,后迁浮江隘,又迁黄泥港”。在今江西省大余县西。明初置巡检司于此。后废。
清末改丰利场置,即今江苏如东县西北四十里丰利镇。1930年改今名。
一作郗。西周畿内邑,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南。春秋初属郑。《左传》: 隐公十一年 (前712),周王“与郑人苏忿生之田”,有 “温、原、絺” 等十二邑。杜注: “在野王县西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