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佛龛岩

佛龛岩

在今四川筠连县东南。清同治《高县志》卷6:佛龛岩“壁立千寻,四面峻峭,叛逆何金龙党羽吴山亡、何乏祥等率贼盘踞其中,势猖獗;其对面四方峒亦陡绝高悬,逆党花脸章队长等率党百余伏居,不时出没,掳掠居民,彼此互相援应。同治二年冬,四川提督胡中和统各部将进剿,遂合绅团用火攻,先破四方峒,次下佛龛岩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和硕特东上旗

    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祁连县、门源回族自治县、海晏县三县交界处。后迁今乌兰县东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“牧地在青海东北岸。东至阿拉赖达巴木鲁,南至柴吉,西至青海,北至乌尔肯

  • 洛邑

    一作雒邑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 载: 武王灭商以后,“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”。故址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。周公在平定武庚的叛乱后营建的成周,亦称洛邑,或称新邑洛,故址在今洛阳市附近。

  • 江刘集

    即今安徽颍上县东南三十里新刘集乡。清乾隆《颍上县志》卷2:有江刘集。

  • 荣劳墟

    亦名荣劳洞。即今广西靖西县西八十里荣劳乡。《清史稿· 地理志》 归顺州: “西: 荣劳墟。”

  • 元城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沙鹿旁(今河北大名县东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元城县注:“应劭曰: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, 因而遂氏焉。”三国魏为阳平郡治。北魏属魏郡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属魏州。移

  • 双港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桐城县。即今安徽桐城县南双港铺。②清置,属天津县。即今天津市南郊区海河西岸双港镇。清设千总驻守。③即今江西波阳县西双港镇。鄱江经此西北行二十二里入鄱阳湖。为濒湖水陆要隘,清时有水师营参将驻

  • 黄龙堆

    一名紫金堆。在今四川泸州市东长江中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 江阳县 “江中有大阙、小阙,季春黄龙堆没,阙即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泸州: 泸江,“ 《志》 云: 泸江中有大石阙,亦曰黄龙堆,春

  • 越析诏

    唐代洱海地区六诏之一。在今云南宾川县。开元中为南诏所并。

  • 汲冢

    即魏襄王冢。在今河南卫辉市西二十里。《晋书·束晢传》:“初,太康二年,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。或言安厘王冢,得竹书数十车。”世号汲冢书。《穆天子传》藉此流传下来。《竹书纪年》同时出土,后又散失。据《清

  • 西朝

    东晋、南朝建都建康(今江苏南京市),故又称建都洛阳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)的西晋为西朝。见《宋书·百官志》。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王大将军(王敦)在西朝时见周侯(周顗),辄扇障面不得住,后度江左,不能复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