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倒马关

倒马关

①又名常山关、鸿上关、鸿山关、鸱塞。在今河北唐县西北 一百十里倒马关乡。倒马关又与居唐、紫荆关合称内三关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 “滱水又东径倒马关,关山险隘,最为深峭势均。诗人高冈之病良马,傅险之困行轩,故关受其名。” 明于此设二城,上城建于洪武初,景泰三年 (1452) 又于其南三里筑下城。并于此设巡司、参将驻守。清改设都司。

②明置,属纳溪县。在今四川纳溪县南上马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纳溪县: 倒马关在 “县南百三十里。明初置,路通云南、交趾。因倒马坎为名”。

③明置,在今贵州铜仁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铜仁府》: 倒马关 “在府城北。又北有清水塘关,并为守御处”。清严如熤 《苗疆险要考》 14: “倒马关,城北二十余里。山形幽峻,径路崎岖,征骑往来不啻盘蚁封中。”


(1)关名。在河北省唐县西北。因其地山路险峭,马为之倒,故名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历来为冀、晋间交通要隘。金兴定四年(1220年),蒙古木华黎至满城,使不花将三千骑出倒马关,战败武仙将,武仙以真定降。明洪武初筑上城。景泰三年(1452年),以上城卑狭,于城南三里筑下城。成化以后又相继增修,屹为重镇,与居庸、紫荆合称为内三关。今为河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要口之一。(2)集镇名。在河北省唐县城西北部。倒马关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500。处倒马关故城旧址,因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。保涞公路经此。有杨继业、杨六郎父子忠节庙遗址及倒马关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栅头镇

    北宋置,属丹棱县。在今四川丹棱县南。明代为县大镇之一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丹棱县: 栅头镇在 “县南四十里。镇有九龙洞,其中幽胜,上有峰峦。《志》 云,镇当嘉、眉、雅往来之冲,人物阜盛,商旅辏集,甲于

  • 长堤

    ①在今河北冀州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冀州:长堤“在城北,抵宁晋、新河县境。高丈余,长百三十里,以防滹沱漳河之涨溢。成化十八年知州李德美所筑”。②在今山东东明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东明县:长堤“在县

  • 白岁山

    亦作百岁山。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一百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平茶洞长官司:白岁山在“司西三十里。高耸插天。土人以山积雪则有年,故名”。

  • 罗池

    在今广西柳州市柳侯公园内。唐韩愈有 《柳州罗池庙碑记》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3柳州府: 罗池 “在府城东。水可溉田。近有柳宗元祠,名罗池庙”。

  • 下江厅

    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)置,属黎平府。治所即今贵州从江县西下江镇。1913年改下江县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置,治今贵州省从江县西下江镇。1913年废厅改县。

  • 袁溪镇

    在今四川巫溪县东北二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裁。

  • 涌 (湧) 泉市

    即今浙江临海市东南灵江北岸涌泉镇。民国 《临海县志》 卷4: 涌泉市 “在县东南六十里”。

  • 始兴县

    ①三国吴永安六年 (263) 置,属始兴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始兴县西北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广东卷: 始兴县 “县西十里有塔岭,始兴之水出焉。郡县以此名”。南朝梁为安远郡治,移治正阶县 (今始兴西七里

  • 石台县

    北魏孝昌三年(527)置,属汝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四十里石台村。北周为石台郡治。后废。(1)古县名。北魏孝昌三年(527年)置,治今河南省汝州市西石台街。属汝北郡。后废。(2)今县名。在安徽省南

  • 马厂集

    即今安徽全椒县西马厂镇。清康熙《全椒县志》卷3:马厂在“西北五十五里”。村名。在安徽省长丰县北部、舜耕山南麓。属孔店乡。人口350。传三国时曹操在此辟军马场,后成集市,名马场集,后演为今名。有铁木、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