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江西贵溪县南一百里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一》:上清溪“自泸溪县流入,即泸溪下流也。其源有二:一自分水岭,一自建昌南城县高阜山,至县南八十里,合流入安仁港”。溪北岸有上清镇。清时有巡司驻此。
在今甘肃通渭县北六十里华阳山上,四面险绝,沟堑纵横。清乾隆四十八年(1783),回民据此起义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二》:石峰堡“今设守备驻此”。在今甘肃省通渭县东北。清乾隆四十八年(1783年)四月,回
亦名宋江渡。即今四川兴文县 (中城镇)。《明史·程信传》: 成化三年 (1467),戎县山都掌族反,分兵征讨,“巡抚四川都御史汪浩、参将宰用由渡船铺”。即此。
清内蒙古六盟之一。崇德至顺治年间,清廷先后将蒙古科尔沁、郭尔罗斯、杜尔伯特、扎赉特四部编分为十扎萨克旗,共为一盟,隶理藩院。会盟地定于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哲里木,故名。盟境约当今内蒙古兴安盟、哲里木盟大部
又作嘉须白嘎、甲须奔卡、三树边卡。即今西藏比如县东南白嘎。清乾隆 《西藏志· 程站》: “自察木多由类乌齐草地进藏路程” 经由结树边卡。
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中部、灞河东北岸。面积43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灞桥街,人口1.5万。镇以灞桥得名。地处西安东大门,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。汉代在今灞河东岸上、下桥子口建霸桥。隋开皇三年
在今甘肃平凉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平凉府》: 暖泉城 “在平凉县北暖泉上。明嘉靖八年韩昭王筑。高三仞,复道相连,亭榭十数,为览游之所”。
一作浦市镇。即今湖南泸溪县南四十四里浦市镇。《宋史·蛮夷二》: 南宋乾道七年 (1171),前知辰州章才邵言: “沅陵之浦口,地平衍膏腴,多水田…其地当沅、靖二州水陆之冲,一有蛮隙,则为害不细。” 即
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隅。或曰即今越秀山。《水经·泿水注》: “交州治中合浦姚文式问云: 何以名为番禺?答曰: 南海郡昔治在今州城中,与番禺县连接。今入城东南偏有水坈陵,城倚其上,闻此郡人名之为番山,县名
①五代南汉改万安县置,为万安州治。治所在今海南省万宁县北。南宋绍兴六年(1136)复改万安县。②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)置,属涿州。治所即今北京市房山区城关镇。明昌二年(1191)改名奉先县。③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