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福镇
即今江苏吴县西光福镇。清设巡司于此。
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部,西临太湖。面积70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光福,人口 6000。镇以古诗“湖光十色,洞天福地”命名。1949年为光福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4年置镇。主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。盛产桂花、茶叶、蚕茧及橘、杨梅、枇杷等。有缫丝、建材、皮件、纺织机械、日用化工、食品加工等厂;刺绣、盆景为传统手工艺品。光福机场位于境内,苏光太公路经此,水运沟通京杭运河。名胜古迹有楞严经石刻、香雪海、司徒庙、圣恩寺等。
即今江苏吴县西光福镇。清设巡司于此。
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部,西临太湖。面积70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光福,人口 6000。镇以古诗“湖光十色,洞天福地”命名。1949年为光福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4年置镇。主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。盛产桂花、茶叶、蚕茧及橘、杨梅、枇杷等。有缫丝、建材、皮件、纺织机械、日用化工、食品加工等厂;刺绣、盆景为传统手工艺品。光福机场位于境内,苏光太公路经此,水运沟通京杭运河。名胜古迹有楞严经石刻、香雪海、司徒庙、圣恩寺等。
即今江西西部之袁河,为赣江支流。《水经·赣水注》: “牵水西出宜春县,牵水又东径吴平县,牵水又东径新淦县,而注于豫章水,湖汉及赣并称也。” 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 袁江“古名南水,亦曰牵水,又曰渝水”
又作绳水、渑水。即今山东淄博市北裙带河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渑水“出营城东,世谓之汉溱水也”。
春秋晋邑,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。《左传》:成公十四年 (前577),“卫侯饗苦成叔。宁惠子相。苦成叔傲。宁子曰: 苦成家其亡乎……”。《国语·鲁语一》: “苦成叔家欲任两国而无大德,其不存也,亡无时矣。
古丰乡川水。即今陕西山阳县之县河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丰乡川水“出弘农丰乡东山,西南流径丰乡故城南……又西南合关祔水(今马滩河)”。《水经注疏》引《山阳县志》:“丰河一名县河,出县东二十里圈岭。”
即廆山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河南府一》:谷口山“在洛阳县西南三十里,孝水出焉”。
在今青海杂多县西北。为清代西藏拉萨至青海西宁驿站之一。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4: 阿木达河 “四十里至哈拉河洛”。
即沉香浦。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北三十里石门。《寰宇记》卷157广州南海县:沉香浦“亦谓之投香浦”。
元置,在今江西高安县南。明废。古驿站名。元置,即今江西省高安市东南高冈。明时废。
即白音胡硕。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驻地白音胡硕镇。清图什业图札萨克和硕亲王府 (科尔沁右翼中旗王府) 曾在此兴建喇嘛寺庙,故称此地为白音胡硕黑迪庙,俗称伊和苏莫 (大庙)。
明置,属宁夏前卫。即今宁夏贺兰县北十四里张亮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