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椒镇
北宋置,属全椒县。即今安徽全椒县驻地襄河镇。
北宋置,属全椒县。即今安徽全椒县驻地襄河镇。
在今贵州毕节市东。《清一统志 · 大定府》: 威镇河 “在毕节县东十里。南流入响水河”。
战国时韩邑。在今河北涉县西北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 “韩欲有宜阳,必以路、涉、端氏赂赵。”西汉置涉县。古邑名。战国韩邑。在今河北省涉县西、清漳河东岸。《战国策·赵策》:冷向谓强国曰:“韩欲有宜阳,必以
在今广东连州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连州:双溪水“在州西南三里。其上流为乐簪溪,古名斟水。一出连山县界,亦名获水。径县西九里,合高良水。又东为双溪水,注于湟水”。
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北四十八里西吴寺村东南。为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遗址。1957年发现,1984年正式发掘。面积约20万平方米, 以墓葬群为主。出土文物百余件。分三层:上层有大量陶制三足鼎, 以及簋、豆、鬲
即镇江府内子城。在今江苏镇江市内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镇江府丹徒县 “京口” 条引 《城邑考》: “郡有子城,周六百三十步,即三国吴所筑,内外皆周甃以甓,号铁瓮城。晋郗鉴、王恭镇此,皆更为营缮。南唐末
亦作三站。清光绪七年(1881)置,在今黑龙江省林口县西北三道通乡南江东村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“正南距(三姓)城……一百七十里三站,即小巴彦苏站。”
1945年改新源设治局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新源县。1946年改名新源县。旧县名。1945年由新源设治局升县,并更名巩乃斯。以贯穿境内的巩乃斯河而命名。治那里格(今新疆新源县驻地新源镇)。1946
北周置,在今青海贵德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天宝二年 (743),皇甫惟明 “击吐蕃,行千余里,攻洪济城,破之”。胡三省注引杜佑曰: “廓州达化县有洪济镇,周武帝逐吐谷浑所筑,在县西二百七十里。”北周
①在今河北沧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3沧州: 减水河在 “州南十五里。西接卫河,东达于海。宏治中开,以备卫河之泛滥。既以去海尚远,涨水往往由此决入田闾,大为民患,乃复塞之”。②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。《明
①在今江西南城县东。《明 一统志》 卷53建昌府: 席帽山 “在府城东五十里。上锐下阔,如席帽。半山有石如人立”。《清一统志·建昌府一》: 席帽山,“ 《通志》 云,相传南唐保大间,范越凤择地,于此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