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六胡州

六胡州

唐调露元年(679)在灵、夏二州南界设鲁、丽、含、塞、依、契六州,用唐人为刺史,以处突厥降户,谓之六胡州。治所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境。长安四年(704)并为匡、长二州。神龙三年(707)在盐州白池县(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南北大池)北八十里设兰池都督府,仍分六州管辖。开元八年(720)六州胡户在康待宾等率领下起义,九年攻陷六胡州,进逼夏州,被唐发兵镇压,康待宾被杀。十年又改为鲁、丽、契、塞四州,康待宾余众在康愿子率领下继续反抗,旋为唐朔方军所镇压,于是移河曲六州残胡五万余口配许、汝、唐、邓、仙、豫等州。十八年复置匡、长二州。二十六年唐将六州胡户遣归,在夏州西北三百里设置宥州管理。贞元二年(786)迁六州胡于云州(治今山西大同市)、朔州(治今山西朔州市)间。


唐调露元年(679年),在灵州(今宁夏灵武市西南)、夏州(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)南境设鲁、丽、含、塞、依、契六州,以唐人为刺史,处突厥降户(部分为昭武九姓胡)。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西巴郎庙古城、东查汗巴拉嘎素古城、南乌兰道崩古城,即六州中某几个州的城址。长安四年(704年),并为匡、长两州。今巴郎庙古城、查汗巴拉嘎素古城疑是。神龙三年(707年),在盐州白池县(今鄂托克前旗南大池古城)北八十里设兰池都督府(今鄂托克前旗东敖勒召其古城)管辖,仍分六州各为六县以隶。开元九年(721年),六州胡户因赋役繁重,在兰池州胡康待宾等率领下起义,攻陷六胡州,进逼夏州,唐发兵镇压,康待宾被俘杀。十年又改为鲁、丽、契、塞四州;康待宾余众在康愿子率领下,继续反抗,为唐朔方军所镇压,“于是徙河曲六州残胡五万余口配许、汝、唐、邓、仙、豫等州,始空河南朔方千里之地”(《旧唐书·张说传》)。十八年复置匡、长两州,二十六年唐将六州胡户遣归,于故地设置宥州(今敖勒召其古城)管理。自设六胡州后,遂有六州胡之名,李益有《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》。贞元二年(786年),迁六州胡于云州(治今山西大同市)、朔州(治今山西朔州市)之间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史国

    又名佉沙国、羯霜那国。古昭武诸国之一。都城在乞史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南沙赫里夏勃兹)。《隋书·西域传》:史国“都独莫水地十里,旧康居之地也。其王姓昭武,字逖遮,亦康国王之支庶也。……大业中遣使贡

  • 林梓镇

    即今江苏如皋市东南林梓镇。清 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如皋县东南有林梓镇。在江苏省如皋市东部、通扬运河畔。面积59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林梓,人口 6500。古称高阳荡,明初因梓树成林,改今

  • 玉泉寺

    在今湖北当阳市西南玉泉山东麓。隋开皇中建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8荆门军:玉泉寺“在当阳县西南二十里。山曰玉泉山。陈光大中,浮屠知觊自天台飞锡来此山,寺雄于一方,殿前有金龟池”。今存大雄宝殿为明代重修。殿前

  • 百丈岭

    ①在今福建建宁县北五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4邵武军《景物下》:百丈岭“在建宁县,乃闽楚分界。鸟道悬绝,昔无诸越王筑台之所”。明嘉靖《建宁县志》卷1《山川》:“百丈岭,亦名朝天岭。”②在今江西贵溪县北

  • 溪子驿

    在今四川平武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龙安府平武县: 溪子驿 “在府西”。

  • 大枪岭

    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北六十里大枪岭下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峒崎山

    在今湖北竹溪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竹溪县: 峒崎山在 “县东北六十里。上有砦,为设险处”。

  • 三清山

    在今江西玉山县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1广信府:三清山“与环玉山并峙。有羽化坛,晋葛洪与德兴李尚书修炼处。山巅有老子宫。又有金沙水、玉洞、灵济庙、罗汉洞、李尚书铁炉诸奇胜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一》:三清

  • 夏邑县

    明洪武初改下邑县置,属归德府。治所即今河南夏邑县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在河南省东部,东北邻安徽省。属商丘市。面积1470平方千米。人口112.7万。辖8镇、1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

  • 乾元寺

    北魏时建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南龙门东山巅。为唐代龙门十寺之一。唐白居易有 《春日题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》 诗。明嘉靖三十九年 (1560),僧人道连迁于今伊川县草店村西北山麓下。1944年洛阳沦陷时,因日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