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兰溪镇

兰溪镇

即今湖北浠水县西南兰溪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
(1)在福建省上杭县东南部、黄潭河东岸。面积78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厚里岗,人口350。兰溪一称兰家渡。传昔蓝氏捐船渡客,名蓝家渡,后衍为今名。1961年由兰稔公社析置兰溪公社,1984年改乡,1985年置镇。产稻、烤烟、松、杉。有化工、造纸等厂。杭永公路经此,水路通峰市。(2)在湖北省浠水县西南部、长江北岸。面积110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溪潭坳,人口 8080。镇以溪名。传昔日此溪两岸兰草丛生,故名。汉时成集。1949年为兰溪区,1956年改为兰溪指导组。1957年仍名兰溪区。1958年改为兰溪公社。1984年改置兰溪镇。2001年六神港乡20个村并入。地处浠水河末端,西南面襟长江。主产稻、棉花、小麦等,盛产淡水鱼、甘蔗。有造船、水泥等厂。是浠水、罗田、英山三县物资重要集散地。长江有客货码头,有公路通浠水、罗田、英山。(3)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东北部。面积44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河边路,人口 5730。镇因溪名。1951年置兰溪镇,1958年属兰溪公社,1974年复析置兰溪镇。1984年兰溪乡并入。产稻、鲜鱼、湘莲。有酿酒、农机、弹簧、大米加工、鞭炮、服装等厂。有大型集市。公共汽车通市区。古迹有清建枫林桥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桓都县

    唐渤海国置,为桓州治。治所在今吉林集安市西南通沟村。辽废。古县名。渤海国置,治今吉林省集安市西通沟。为桓州治。辽废。

  • 桐柏县

    隋开皇初改淮安县置,属显州。治所即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21: “取桐柏山为名也。” 大业初属淮安郡。唐属唐州。北宋开宝六年 (973) 移治今桐柏县。元至元三年 (1266) 废。明成

  • 邵陵郡

    西晋太康中避司马昭之名讳,改昭陵郡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邵陵县(今湖南邵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冷水江市以南资水流域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本昭陵郡,晋太康中避司马昭名讳改名,治邵陵县(今湖南邵阳市)。属

  • 抚西城

    即抚顺城。在今辽宁抚顺市区北浑河北岸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二》:抚西城“即抚顺城,在承德县东八十里,与兴京接界。城周三里,门三。明洪武二十一年置千户所于此。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设章京驻防”。光绪三十三年(1

  • 河朔三镇

    亦作河北三镇。唐天宝末安史之乱后,黄河以北魏博、成德、卢龙三个藩镇之合称。广德元年 (763) 平定史朝义,将三镇授安史降将。三镇辖境基本状况是: 魏博镇辖魏、博、贝、丘、澶、相六州,治所在魏州 (今

  • 李业阙

    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南四里长卿镇长卿村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6隆庆府:李业阙“在梓潼县西五里。《旧经》云:前汉侍御史李业葬此,遭赤眉毁破,二阙临官路,其碑亦汉隶”。李业梓潼县人。《后汉书·独行传》及《华阳国

  • 董家林

   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东北董家林村。其地发现西周初年燕国都城和匽侯墓葬。

  • 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堽城镇。《春秋》: 哀公八年 (前487),“齐人取讙及阐”。杜注: “阐在东平刚县北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泰山郡刚县下注: “故阐。莽曰柔。应劭曰: 《春秋》 ‘秋取

  • 百僚山

    在今广东四会市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1肇庆府:百僚山“在四会县北五十里,山形高耸,旁有崇冈叠��,四面拱峙若百僚然”。宋李积中诗“前朝千岁岭,后拥百僚山”。在广东省四会市西北

  • 绥定府

    清嘉庆七年 (1802) 改达州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在达县 (今四川达川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川市及达县、宣汉、开江、大竹、渠县等地。1913年废。清嘉庆七年(1802年)升达州置,治达县(今四川达州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