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兴古郡

兴古郡

三国蜀建兴三年(225)析牂柯郡西南部、益州郡南部置,属降都督。治所在宛温县(今云南砚山县西北四十六里维摩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东南部通海、华宁、弥勒、丘北、罗平等县以南地区,广西西部及贵州兴义市地。西晋属宁州。武帝时治胜休县(今云南江川县北二十六里龙街),后治律高县(今云南弥勒县南一百里朋普)。东晋复治宛温县,辖境仅当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大部,罗平县、弥勒县南部及贵州兴义市地。南朝宋治漏卧县(今云南罗平县境),南齐移治西中县(今云南文山县境)。南朝梁末废。


三国蜀建兴三年(225年)置,治宛温县(今云南砚山县北小维摩附近)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罗平、麻栗坡、丘北、砚山、马关、华宁、开远、通海、石屏、蒙自、绿春、屏边、个旧等县市地及贵州省兴义市,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、那坡等县。南朝宋移治今云南省罗平县境,齐移治西中县(今云南文山县境)。梁末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口前屯

    即今吉林省永吉县治。1970年永吉县迁治于此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5:吉林府西南“四十里口前屯”。《吉林乡土志》:“口前东北有二山,东西相对如门,而口前适居其前。又街前有陡山两座相峙,如天造地设,扼

  • 广戚县

    东汉改广戚侯国为县,属彭城国。治所即今山东微山县(夏镇)。三国时属沛国。西晋仍属彭城国。东晋废。古县名。东汉置,治今江苏省沛县东。东晋废(一说南朝宋废)。

  • 龙里驿

    明洪武四年(1371)置,在今贵州龙里县西。

  • 闲田

    一名闲原。在今山西平陆县西。《诗经·大雅·緜》:“虞芮质厥成”,《毛传》:“虞芮之君相与争田,久而不平,乃相谓曰, ‘西伯,仁人也,盍往质焉’。乃相与朝周。入其境,则耕者让畔,行者让路。入其邑,男女异

  • 江谷墟

    即今广东四会市北江谷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广宁县东北有江谷墟。

  • 雩山

    在今江西于都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8虔州雩都县: 雩山,“耆老相传云,昔有人于此山下祈雨,往往感应,故曰雩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 雩山 “在雩都县北三十五里。高可摩霄,雩水出其下,为邑望山”

  • 武宣县

    明宣德六年 (1431) 改武仙县置,属象州。治所即今广西武宣县。清属浔州府。民国初属广西苍梧道,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为本县人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、黔江流域。属来宾市。面积 17

  • 凤屿盘光桥

    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府晋江县:凤屿盘光桥“在府东北二十里。旧为石路,潮至不可行。宋宝祐中,建桥百六十间,长四百余丈”。

  • 凿岘

    即岘山。在今河南信阳县南。《梁书·蔡道恭传》: 天监三年 (504),北魏兵围司州,“朝廷遣郢州刺史曹景宗赴援,景宗到凿岘,顿兵不前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信阳市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天监三年(504年

  • 鸿却陂

    即鸿隙陂。在今河南正阳县、息县境,汝、淮两水之间。《后汉书· 邓晨传》: “晨兴鸿却陂数千顷田,汝土以殷,鱼稻之饶,流衍它郡。” 后废。汉代著名水利工程。“却”或作“隙”、“郄”。在今河南省正阳县、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