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凉州

凉州

①西汉元封五年 (前106) 置,为十三州刺史部之一。东汉时治所在陇县 (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、宁夏,青海湟水流域,陕西定边、吴旗、凤县、略阳和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。三国魏黄初中移治姑臧县 (今甘肃武威市)。魏、晋以后辖境缩小,只限于今甘肃黄河以西地区。十六国前凉、后凉、北凉皆在此建国。隋大业初改为武威郡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复曰凉州,辖境仅及今甘肃永昌县以东、天祝藏族自治县以西一带。天宝元年 (742) 又改为武威郡,乾元元年(758) 复改凉州。广德二年 (764) 陷于吐蕃。五代及西夏时改称西凉府。《元和志》 卷40凉州: “州城本匈奴所筑,汉置为县。城不方,有头尾两翅,名为鸟城。南北七里,东南三里,地有龙形,亦名卧龙城。

②十六国后赵侨置,治金城县 (今甘肃兰州市西北西固城)。后废。

③十六国前秦置,治所在枹罕县 (今甘肃临夏市)。寻移治金城县 (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黄河南岸)。太元初又移治姑臧县 (今甘肃武威市)。后废。

④十六国西秦置,治所在西平 (今青海西宁市)。《晋书· 秃发乌孤载记》: 西秦太初十二年(399),南凉秃发乌孤 “以利鹿孤为凉州牧,镇西平”。


西汉置,为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。东汉治陇县(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、宁夏、青海三省区湟水流域,陕西省定边、吴旗、凤县、略阳等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等地。建安十八年(213年)并入雍州。三国魏初复置,移治姑臧县(今甘肃武威市)。魏晋以后辖境仅及今甘肃省黄河以西地区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废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复置。辖境仅有今甘肃省永昌以东、天祝以西地区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武威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凉州。北宋天圣六年(1028年)改西凉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甘棠州

    唐置羁縻州,属安南都护府。治所在今越南黄连山省朗盖附近。后废。唐置,治今越南老街省甘唐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安南都护府有甘棠州。即此。

  • 平春县

    ①东汉置,属江夏郡。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北。西晋属义阳郡。东晋太元中改为平阳县,移治仁顺城(今河南信阳市)。南朝宋孝建三年(456)析平阳县复置。南齐属北义阳郡。北魏废。②南朝梁置,属城阳郡。治所在今

  • 喀尔塔尔溪

    亦作喀勒塔尔奇。即今黑龙江省嫩江县东北一百七十里塔溪乡。清杨宾 《柳边纪略》 卷2: 黑龙江将军所辖十九站有喀尔塔尔几河站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嫩江府: “科络尔又七十里至喀勒塔尔奇。”

  • 夏口县

    1912年改夏口厅置,属湖北江汉道。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。1926年改为汉口市。旧县名。1912年由夏口厅改置,治汉口(今湖北武汉市汉口)。“因汉口设市,区域太小,无成县之可能”,1929年撤销

  • 南星

    即今陕西凤县东南南星乡。清属留坝厅,嘉庆十三年(1808) 设巡司驻此。

  • 佛山市

    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南海县城区析置,治所即今广东佛山市。简称禅,别称禅城。在广东省中南部,东距广州市18千米。面积 3888.1 平方千米。人口344.2万,是著名侨乡。辖禅城、南海、顺德、三水、高

  • 白土村汛

    即今广东曲江县西白土镇。清设白土汛,有把总驻此。

  • 伎陵城

    在今陕西安康市东,汉水南岸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汉水又东径木兰寨南,右岸有城,名伎陵城,周回数里,左岸垒石数十行,重垒数十里,中谓是处为木兰寨。云:吴朝遣军救孟达于此。”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二》 引《旬

  • 烂柯山

    ①一名石宝山。又名石桥山。在今浙江衢州市南二十里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 “ 《东阳记》云: 信安县有悬室坂。晋中朝时有民王质,伐木至石室中,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……俄顷,童子曰其归,承声而去,斧柯漼然烂

  • 卢平县

    东晋升平五年(361)置,属永平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藤县、岑溪、昭平等县境。南齐以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