刁黄岭
一名彫黄岭。在今山西长子县西五十里,与发鸠山相连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顺元年(890),李存孝擒孙揆,“追击余众于刁黄岭, 尽杀之”。即此。
古山名。又称刁黄山、彫黄岭、发瓮岭。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,与发鸠山相连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会昌三年(843年),刘稹以泽、潞叛,使其将“李佐尧守彫黄岭”,以拒官兵;大顺元年(890年),河东将李存孝擒孙揆于长子西谷中,“追击余众于刁黄岭,尽杀之”。皆即此。
一名彫黄岭。在今山西长子县西五十里,与发鸠山相连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顺元年(890),李存孝擒孙揆,“追击余众于刁黄岭, 尽杀之”。即此。
古山名。又称刁黄山、彫黄岭、发瓮岭。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,与发鸠山相连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会昌三年(843年),刘稹以泽、潞叛,使其将“李佐尧守彫黄岭”,以拒官兵;大顺元年(890年),河东将李存孝擒孙揆于长子西谷中,“追击余众于刁黄岭,尽杀之”。皆即此。
1944年10月晋冀鲁豫边区由安新县析置,治所在安州镇(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安州镇)。以白洋淀为名。1946年2月并入安新县。旧县名。冀中抗日根据地设。1944年由河北省安新县新安地区及白洋淀一带析置。1
在今江西广丰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永丰县: 排山在 “县东十五里。高数百仞,周十余里。群峰巑岏,如列戟然”。
在今江西进贤县东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明嘉靖五年(1526)置,属镇雄军民府。治所在落角寨(今云南威信县北四十里旧城镇)。清初废。明嘉靖五年(1526年)置,治今云南省镇雄县北。属镇雄府。清废。
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岳州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在巴陵县 (今湖南岳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岳阳、华容、临湘、平江等市县地。明初改为府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升岳州置,治巴陵县(今湖南岳阳市)
在今广西荔浦县东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荔浦县:上中峒砦“明万历四年筑城置戍”,并设巡司于此。
春秋宋地。在今河南商丘县南。《左传》: 成公十五年 (前576),“登丘而望之,则驰。骋而从之,则决睢澨,闭门登陴矣”。杜注: “澨,水涯。”
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南三十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的断崖绝壁上。为明代两摩崖刻石。第一碑刻于绝壁中部,坐北朝南,高出水面10米。此碑通高135厘米、宽70厘米,刻字三行。第二碑在第一处西侧40米处的山脚斜
隋大业初置,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河南郡陕县:“大业初(陕)州废,置弘农宫。”《隋书·杨玄感传》:“玄感遂释洛阳,西图关中……至弘农宫。”唐改名陕城宫、避暑宫、芳桂宫。弘道元年
在今浙江武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武义县: 铜釜山在 “县西三十里。群山环列,至为阻险。正统间,括寇起,居民结寨于其上,曰铜釜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