则天庙
在今山西文水县城北十里南徐村东侧。现存建筑以则天圣母殿为最古。始建于唐,金代重修,板门上部“金皇统五年”刻字尚存,是殿宇建成年代。殿内木制神龛供有帝后装女像,被尊称为“则天圣母”。
在今山西文水县城北十里南徐村东侧。现存建筑以则天圣母殿为最古。始建于唐,金代重修,板门上部“金皇统五年”刻字尚存,是殿宇建成年代。殿内木制神龛供有帝后装女像,被尊称为“则天圣母”。
又名雩韶水。在今江西丰城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南昌府丰城县“丰水”条下:云韶水“源出抚州横汊河,东北入县界,合于赣江”。
即泉子湖。在今湖北钟祥市东。《宋史·瀛国公传》:南宋咸淳十年(1274),元伯颜攻郢州,“郢州副都统赵文义追战全子湖死”。
隋开皇七年(587)改阳夏县置,属陈州。治所即今河南太康县。大业初属淮阳郡。唐属陈州。五代梁属开封府。元属汴梁路。明属开封府。清属陈州府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在河南省东部。属周口
在今河南洛阳市北邙山。《旧唐书·哀帝纪》称:太微宫使柳璨奏,“玄元观又在北山,若车驾出城,礼非便稳。今欲只留北邙山上老君庙一所,其玄元观请拆入都城,请清化坊建置太微宫,以备法驾行事”。
即今河南双洎河。《左传》: 襄公元年 (前572),晋伐郑,“入其郛,败其徒兵于洧上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颍川郡阳城县: “阳城山,洧水所出,东南至长平入颍。” 汉、唐故道,源出今河南登封县东阳城山,
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高州路置,属广东布政司。治所在茂名县 (今广东高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高州、茂名、吴川、电白、化州、廉江、信宜等市县地。清属广东省。1912年废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
西汉置,为天水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通渭县。东汉属汉阳郡。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更始初,隗嚣季父雀,“聚众数千人,攻平襄,杀莽镇戎大尹,……遂共推(嚣)为上将军”。北魏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通渭县西
在今河北肥乡县东北二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58肥乡县:“列人埤或曰列人堤,县居其上,埤即堤类也。后魏孝昌年中,有人于此掘得破船,仍是杉材,尚甚用,莫测其由。盖是漳水久积淤泥,遂成高岸也。”
即今河北昌黎县南二十里泥井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 卷49昌黎县图: 南有泥井街。
即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南岸托克马克东南二十里布拉纳古城遗址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 引贾耽 《四夷路程》: “碎叶川口八十里至裴罗将军城,又西二十里至碎叶城,城北有碎叶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