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利人渠

利人渠

①在今河南三门峡市。有南、北两渠:北渠隋筑,引橐水(今三门峡市青龙涧河)西北入陕城(今三门峡市西)。《元和志》卷6陕州陕县:“北利人渠,隋开皇六年,文帝遣邳国公苏威引橐水西北入城,百姓赖其利,故以为名。”南渠唐筑, 自硖石(今陕县东南)界引水入陕城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二》陕州:“有南、北利人渠。南渠,贞观十一年太宗东幸,使武侯将军丘行恭开。”

②在今河南沁阳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怀庆府河内县:利人渠“在府城东。隋开皇中,卢贲为怀州刺史,决沁水东注,名之曰利人渠”。

③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阴平县:“西北二里有利人渠,引马阁水入县溉田。龙朔三年,令刘凤仪开,宝应中废。后复开,景福二年又废。”


(1)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。有南北两渠:北渠为隋开皇六年(586年)所开,南渠为唐贞观十一年(637年)所开。(2)在今河南省沁阳市。隋开皇中怀州刺史卢贲于怀州决沁水东注为利人渠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昌门县

    唐永泰元年 (765) 置,属歙州。治所在今安徽祁门县西。《元和志》 卷28祁门县: “本古昌门地,汉黝县之南境,永泰元年草贼方清于此伪置昌门县,以为守备。” 二年 (766) 改为祁门县。

  • 五云镇

    即今浙江缙云县治。自唐万岁登封元年(695)至今历为缙云县治。1931年置镇。(1)在浙江省缙云县西部、好溪中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75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五云,人口2.1万。自武周

  • 杜家村

    ①在今湖北鹤峰县东南七十二里。1929年2月,根据中共中央命令,将驻此的工农革命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。②即今山西静乐县东北杜家村镇。1940年冬在此建立静乐县抗日民主政府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黄山市

  • 硷 (鹻) 厂门

    清建。为柳条边门之一。在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南碱厂镇。《清 一统志·兴京》:硷厂边门 “在城南一百四十里。南至岫岩厅所辖凤凰城边界三十里”。

  • 威平洞

    即今浙江淳安县西北威平洞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淳安县: 威平洞在 “县西七十里,一名青溪洞,一名帮源洞。宋宣和二年,贼方腊据此作乱”。

  • 靖恭堂

    十六国西凉都城敦煌 (今甘肃敦煌市)城内的宫殿。《晋书· 凉武昭王李玄盛传》 载:“仍于 (敦煌) 南门外临水起堂,名曰靖恭之堂,以议朝政,阅武事。图赞自古圣帝明王、忠臣孝子、烈士贞女,玄盛亲为序颂,

  • 二十四溪

    在今福建泰宁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泰宁县:二十四溪在“县西四十里。汇山溪之水东出,有石山夹岸错立,崒嵂周密,凡二十四曲,西南至梅口入大溪”。

  • 普隆

    在今四川会理县南普隆乡。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) 置普隆土百户。

  • 都庞县

    西汉置,属九真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石城附近。东汉废。三国吴复置。南齐改为吉庞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越南清化省石城附近。属九真郡。东汉废,三国吴复置。南朝齐改名吉庞县。

  • 团溪

    即今贵州遵义县(南白镇)东南团溪镇。清道光《遵义府志》卷6遵义县:团溪水在“城南八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