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民场
清天津府盐场之一。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南三十二里毕孟乡。雍正年间废。
清天津府盐场之一。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南三十二里毕孟乡。雍正年间废。
唐贞观四年(630)置,为羁縻州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。八年(634)改为可州。
在今甘肃张掖市区西南大佛寺巷。清乾隆《甘州府志》卷5:“宏仁寺,城西南隅。俗名大佛。一名睡佛寺。西夏永安元年建。明永乐九年修,敕赐寺额曰‘宝觉寺’。有金字藏经、宣德御制碑铭。万历二十二年都督张臣修,通
即今河北遵化县南河。 《明史·地理志》遵化县: “西南有梨河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遵化直隶州一》: 梨河 “在州南十里。源出迁安县界芦儿岭 (今迁西县西),经州界西南流七
西魏改明水县置,为落丛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徐家坪乡明水坝村。隋开皇六年(586)改为厨北县。古县名。西魏以明水县改名,治今陕西县略阳县西乐素河南,为落丛郡治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改名厨北县。
在今四川广元市北二十五里。唐杜甫《石柜阁》诗:“石柜曾波上,临虚荡高壁。”
一名八缚岭。有南北二岭,南岭在山西和顺县西九十里,称武山;北岭在和顺县西北八十里,称轑山。《寰宇记》卷44:“辽阳水从平城县西北八赋岭下出, 名八赋水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43和顺县:八赋岭“在县西百余里
即今四川威远县境之威远河。民国 《荣县志》 卷5: “旭川流百里至公井合威远之水,由富顺入雒水。”
在今河南淇县西北。《诗经·卫风 ·淇奥》:“瞻彼淇奥,绿竹猗猗。” 《汉书·沟洫志》: 汉武帝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,“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”。《后汉书·寇恂传》: 恂任河内太守,“移书属县,讲兵肄射,伐
南朝梁置,属合浦郡。治所即今广东遂溪县西南五十里湛川村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为椹川县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广东省遂溪县西椹川。属合浦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名椹川县。
又作三达奔棍、桑达木贡、萨木达博木关。即今西藏比如县东南山扎区普宗乡驻地桑达本贡。为旧日康、卫分界处。清乾隆《西藏志·程站》:“自察木多由类乌齐草地进藏路程”经三大偏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