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野县
唐永徽五年(654)析歙县北部置,属歙州。治所在今安徽歙县东北三十里竦口村。以在州城北郊为名。大历五年(770)废。
古县名。唐永徽五年(654年)置,治今安徽省歙县东北。属歙州。大历五年(770年)废。
唐永徽五年(654)析歙县北部置,属歙州。治所在今安徽歙县东北三十里竦口村。以在州城北郊为名。大历五年(770)废。
古县名。唐永徽五年(654年)置,治今安徽省歙县东北。属歙州。大历五年(770年)废。
即今江苏淮安市东北五十五里茭陵乡。因汉楚元王刘交陵墓建此而得名。清时有把总驻守。
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静乐县:“东南有两岭关,置故镇巡检司于此,后移于稍东顺水村。”
一名黑阳河。即海道。在今河北昌黎县南。自今河北天津市东海岸北经昌黎县至山海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昌黎县: “黑阳河,自天津达县之海道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昌黎县 “溟海” 条下:“ 《志》 云,
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属琼州。治所在今海南省万宁县西。十三年 (639) 属崖州。龙朔二年 (662) 属万安州。唐末废。
即今四川云阳县北南溪镇。明嘉靖 《云阳县志》 卷上: 有南溪堡。民国 《云阳县志》 卷1: 南溪乡有南溪场。(1)在安徽省金寨县中西部、南溪北岸。面积205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溪,人口
即东阳河。在今河北抚宁县西。清光绪《抚宁县志》卷1:阳河一名洋河,“又有水自营北之峪门口来者,西流径三水头庄北绕流而南,此里人所称东洋河之水道也”。
秦置,属泗水郡。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北七十四里高楼乡潼郡村。西汉属临淮郡。东汉属下邳国。三国魏属下邳郡。西晋属下邳国。北魏属临潼郡。南朝梁废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北。属泗水郡。西汉属临淮郡。东
南朝陈置,属静州。治所在豪静县 (在今广西昭平县南百余里古袍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昭平县南境。隋开皇时废。南朝陈置,治豪静县(今广西昭平县南)。辖境即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南一带。属静州。隋开皇九年
西汉置,属济南郡。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北。文帝四年 (前176) 封齐悼惠王子罢军为菅侯,后为县。《晋书·慕容德载记》: “晋南阳太守闾邱羡、宁朔将军邓启方率众二万来伐,师次菅城。” 即此。南朝宋省。
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融江中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 “治平州”条:“老堡洲在县(治所在今丹州镇)北八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