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城山

南城山

①即今江西黎川县南福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10建昌军南城县: 南城山 “在县东南一百四 十里。旧名覆船山,天宝六年敕改名南城山”。

②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八十里。即曾子葬父处。亦名曾子山。又名毓秀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23费县: 南城山 “ 《后汉书》: 郑玄汉末遭黄巾之难,客于徐州。今 《孝经序》,郑氏所作。其序云: ‘仆避难于南城山,栖迟岩石之下,念昔先人,余暇述夫子之志,而注 《孝经》。’ 盖康成彻孙所作。今西上可二里许有石室焉,周回五丈,俗云郑康成注 《孝经》 于此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传流店集

    即今河南潢川县东南流传店乡。清光绪《光州志》卷1《市集》:“州东南三十五里有传流店集。”

  • 白艻砦

    北宋置,属泸州。在今四川泸县东北。《宋史·蛮夷传四》:皇祐初,长宁州民反,知益州田况派兵征剿,“于是两路合官军洎白艻子弟几二万人与战,兵死者甚众,饥死又千余人,数月然后平”。元丰二年(1079)废。

  • 洿谷镇

    金置,属朝邑县。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二》 “新市镇” 条: “洿谷镇在(朝邑) 县东北六十里。亦曰洿谷堡。三面陡绝,其险足恃。”

  • 罗江县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万安县置,属巴西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德阳市东北五十里罗江镇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 卷51: 罗江县 “左水自安县来,右水自绵州来,合于县之东北,蹙成罗纹”,故名。乾元初属绵州。清

  • 南广部

    北宋时居住于南广河中上游地区的少数族部落。在今四川高县、珙县、筠连、兴文等县地。《宋史·蛮夷传四》: “南广蛮在叙州庆符县以西,为州十有四。”

  • 雁门关

    ①唐置,在今山西古交市西北二十里镇城底镇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宪州天池县有 “雁门关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42宪州: “雁门关在州东南六十里,属天池县雁门乡。其关东临汾水,西倚高山,接岚、朔州。” 《清

  • 高湖

    ①在今江苏金坛市西北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89金坛县: “高湖在县北一十二里。灌田一十二顷。”宋 《嘉定镇江志》 卷6: 高湖 “周回百余顷。北受五中渎,南流十二里入大溪”。②在今浙江海宁市 (硖石镇)

  • 三元坝

    即今贵州桐梓县北三元乡。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卷31桐梓县:“三元坝在城北九十里。”

  • 嘉麟县

    唐万岁通天元年 (696) 置,属凉州。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西北七十里。后陷于吐蕃。古县名。武周万岁通天元年(696年)置,治今甘肃省武威市西北。属凉州。后废。

  • 高田

    即今江西石城县东北高田乡。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所置广赤县曾迁治于此。村名。在安徽省石台县中部偏南、公信河东岸。属大演乡。人口340。因在地势较高的山谷坡地上得名。附近产茶叶及杉、松等木材。七里—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