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海卫
明置,属广东都司。治所在今广东东莞市城区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: 南海卫 “在东莞县治南。洪武十四年建”。
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置,治今广东省东莞市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废。
明置,属广东都司。治所在今广东东莞市城区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: 南海卫 “在东莞县治南。洪武十四年建”。
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置,治今广东省东莞市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废。
在今陕西耀县西北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9:“安谷镇,在(华原)县西北八十里。”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三》 引《耀州志》:“照金山西北为七里川,即古安谷镇地。”(1)古镇名。在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西北。北宋
一名武水。又名泸溪。沅江支流。在今湖南省西部。源出花垣县境,东南流经吉首市、泸溪县,在武溪镇入沅江。一说即东汉魏晋南北朝武陵五溪之一。两岸悉盘瓠种落武溪蛮所居。《后汉书·南蛮西南夷列传》: “建武二十
①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治所在武都县 (今甘肃西和县南仇池山东麓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武都、成县、徽县、西和、两当、康县及陕西凤县、略阳等县地。东汉移治下辨县 (今成县西三十里)。三国魏黄初中改
在今河南西平县西南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西平县: 诸石山 “势甚高峻。其南曰云庄山。近志云,汝水源出二山间,盖汝水故流变易,后世即以二山谿谷之水,且为汝水源耳”。
又作次朗错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西南二十里。藏语意为万条路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为门隅三十二错、定(错、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)之一。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在今广东海丰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海丰县:宋师岭“在县东二十里”。
辽置,属海州。治所在今辽宁海城市东北向阳寨。金废为新昌镇。辽置,治今辽宁省海城市东北向阳寨。金废为新昌镇。
亦作丁镇。又名道口集。即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三十二里双八镇。旧有管河主簿驻此。明置巡司。后省
在今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东北石包城乡。《清一统志·安西州》: 药泉 “在敦煌县东南石堡城,味略如酒,相传饮之愈疾。水有二源,北流合一。又北流为水峡,未至踏实而没”。
亦作蟠羊山。在今内蒙古丰镇市东北。一说在今呼和浩特市东北。《魏书· 太祖纪》:天赐四年 (407),“五月,北巡,自 参合陂东过蟠羊山”。《太宗纪》: 泰常六年 (421),六月 “北巡,至蟠羊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