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石窟寺

南石窟寺

俗称东方洞。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十五里泾河北岸。北魏永平三年 (510) 泾川刺史奚康生创建。现存洞窟五个,保存较好的有北魏建造的第1窟和唐代开凿的第5窟。第1窟高11米,宽18米,深13米。窟内大佛高6米,两侧雕弥勒及胁侍菩萨,四坡浮雕佛传故事,是北魏有纪年的石窟造像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俗称东方洞。在甘肃省泾川县城北10千米。与北石窟寺相对,同是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所建。保存在洞内的南石窟寺碑,有“大魏永平三年”题记,可见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。窟龛开凿在泾河北岸红砂岩上,现存5窟。最大的洞窟东西长17米,南北宽14米,高14米。门两侧雕护法力士,内沿窟边高0.9米的石阶上立七佛,高7米;左右立胁侍菩萨十尊,高2米;侧有文殊、普贤造像。佛体态丰满,面容慈祥,披通肩大衣,右手五指并列朝下,左手四指直立拇指卧心朝上,赤脚。系北魏风格。菩萨头戴宝冠,过肩大衣,裙垂脚面,袒胸披巾,体态匀称,面部圆润,系中唐风格。顶残存浮雕树、山、房舍、塔、飞天及夜半逾城、舍身饲虎等佛经故事。余四窟皆小,剥落处露出早期壁画。窟外崖壁上有小龛十余个,均系北魏、中晚唐开凿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南石窟寺


猜你喜欢

  • 邪阶水

    亦作斜阶水。即今广东始兴县南之墨江、清化水。《水经·溱水注》:东江“又西,邪阶水注之。水出县东南邪阶山。水有别源,曰巢头,重岭衿泷,湍奔相属,祖源双注,合为一川……又西北注于东江”。

  • 海勒水

    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之海拉尔河。《辽史·营卫志》: 太祖五院部 “瓯昆石烈。太宗会同二年,以乌古之地水草丰美,命居之。三年,益以海勒水之地为农田”。古水名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海拉尔河。《辽史·食货

  • 泉州

    ①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丰州置,治所在原丰县 (后改名闽县,即今福建福州市)。大业初改为闽州,寻改为建安郡。唐武德初改为建州,六年(623) 复为泉州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全省。其后分置建、漳、汀、武荣

  • 松岘

    关隘名。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九里关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天监七年 (508),魏义阳三关戍主侯登以城降梁。次年,魏中山王英来攻义阳,欲夺三关,梁司州刺史 “马仙琕使云骑将军马广屯长薄,军主胡文超屯松

  • 新安郡

    ①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吴新都郡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始新县 (今浙江淳安县西北新安江北岸,现已没入千岛湖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黄山市大部、歙县、休宁、黟县、祁门、绩溪等县及江西婺源、浙江淳安县地。隋开

  • 库克恰腾吉斯

    又名夷播海、达林库儿、巴勒喀什池。元属察合台汗国。即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。

  • 盐泉县

    ①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潾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大竹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绥定府二》:盐泉废县 “ 《旧志》: 盖因盐井为名”。八年 (625)废。②唐武德三年 (620) 析魏城县置,属绵州。治所在今

  • 梁口

    在今吉林通化县南桓仁水库北江口村附近。《三国志·魏书 ·毋丘俭传》: “正始中,俭以高句骊数侵叛,督诸军步骑万人出玄菟,从诸道讨之。句骊王宫将步骑二万人,进军沸流水上,大战梁口,宫连破走。”在今吉林省

  • 南星

    即今陕西凤县东南南星乡。清属留坝厅,嘉庆十三年(1808) 设巡司驻此。

  • 伏俟城

    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北石乃亥镇西北铁卜卡古城。西魏大统六年(540),吐谷浑夸吕可汗建都于此。《北史·吐谷浑传》:“夸吕立,始自号为可汗,居伏俟城,在青海西十五里,虽有城廓而不居,恒处穹庐,随水草畜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