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阳市

南阳市

1948年11月解放后由南阳县城区析置,治所即今河南南阳市。


简称宛。在河南省西南部。面积2.66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 1975 平方千米)。人口 1047.8 万(市辖区168.4万)。辖宛城、卧龙2区和桐柏、唐河、新野、社旗、方城、南召、镇平、内乡、西峡、淅川10县。代管邓州市。市人民政府驻卧龙区。因在南山(今伏牛山)之南,汉水之北,故名。《资治通鉴》胡三省注:“秦置南阳,以在南山之南、汉水之北也。”一说因在中国(意为“国中”或“中原”)之南,而居阳地,故名(见《水经注·淯水》)。西周为申、吕、谢、郦、蓼、鄫、鄀、许等国地。春秋属楚。战国先属楚,北部曾属韩,后属秦。秦昭王三十五年(前272年)置南阳郡,治宛县(今南阳市城区)。西汉因之。此后境内州郡废置无常,区划演变繁杂。晋置南阳国。南朝宋复南阳郡。隋开皇初始置南阳县。唐、宋置邓、唐二州。元置南阳府。明、清因之。1913年属豫南道,1914年属汝阳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8年析南阳县城置南阳市。1949年属南阳专区,1952年改市为镇。1953年复置南阳市,为南阳专区驻地。1960年南阳县并入南阳市,1961年复置。1969年为南阳地区行署驻地。1994年撤销南阳地区、南阳市(县级)和南阳县,设立地级南阳市和宛城区、卧龙区。原南阳地区所属桐柏、方城、淅川、镇平、唐河、南召、内乡、新野、社旗、西峡等县划入。地处伏牛山区和南阳盆地,唐河、白河、老鹳河、丹江、淇河、湍河、刁河、澧江、干江流经境内。南部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,北部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烟叶、花生为主。土特产有油桐、中华猕猴桃等。传统工艺品有丝绸、玉雕、烙花。南阳黄牛为全国五大优良品种之一。矿产有石油、天然碱、蓝棉石、银、铜、大理石、石墨、玉石、蓝晶石等。工业有机械、电子、冶金、采矿、化工、石油、食品、纺织、饲料、建材等。南阳绸、独山玉远销世界各地。焦柳、宁西铁路,207、209、311、312国道,确内、南驻等公路经此,丹江、白河、唐河可通航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名胜古迹有武侯祠、汉画馆、医圣祠、张衡墓、丹霞寺、汉代冶铁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雪栏山

    即今四川松潘县东三十里雪宝顶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3松潘等处指挥使司: 雪栏山 “山势蟠蜒,四时积雪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松潘卫: 雪栏山 “俗呼宝顶山,亦名雪岭,巉崖路险,有雪栏关”。此为岷山中段极

  • 珲春厅

    清宣统元年 (1909) 置,属延吉府。治所在珲春城 (今吉林珲春市)。辖境约当今吉林珲春市一带。1913年降为县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置,治今吉林省珲春市。1913年改为县。

  • 黄瓜寨

    在今湖南花垣县西南。清宣统《永绥厅志》: “黄瓜寨,在县南一百二十里,在腊耳山之南。寨当山河,形似黄瓜。” 清乾隆六十年 (1795) 苗族首领石三保在此起义。在今湖南省花垣县南。清乾隆六十年(179

  • 石柱关

    明洪武初置,在今湖北巴东县南,接鹤峰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巴东县“连天关”条下:“又石柱关在县南五百里, 向设石柱关巡检司。隆庆四年改野三关巡司。《志》云:县东南二百五十里有石柱山,关盖因以名。为扼

  • 成贰壁

    在今陕西高陵县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年(385),慕容冲将高盖引兵攻渭北诸垒,前秦苻宏“与战于成贰壁。大破之”,即此。确址未详。疑在今陕西省高陵县境。东晋太元十年(385年)前秦苻宏败慕容冲部将

  • 矿坑阜

    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21莱芜监: “矿坑阜在监北五里。” 即此。

  • 仙云驿

    宋置,属漳浦县。在今福建漳浦县。元改名临漳驿。

  • 张家川镇

    ①在今山西交口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隰州》“义泉镇”条下:“州东九十里有张家川镇。”②即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治。清乾隆《直隶秦州新志》卷3清水县:“北八十里有张家川城,不详所始。”在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

  • 多业县

    北周建德四年(575)置,为普慈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乐至县东北三十五里龙门场。隋开皇三年(583)属普州。十三年(593)改为普慈县。古县名。北周建德四年(575年)置,治今四川省乐至县东北。为普慈郡治

  • 上七山

    今广西岑溪县东北上林、河三一带山。《明史·童元镇传》 载:“岑溪西北为上、下七山,介苍、藤间,有平田、黎峒、白板、九密等三十七巢。”古山名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北一带诸山。明、清时瑶族所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