卜龙山
在今云南弥勒县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弥勒州: 卜龙山在“州南五里。旧部笼部千户所置于此。叠嶂重峦,环绕州治”。
在今云南弥勒县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弥勒州: 卜龙山在“州南五里。旧部笼部千户所置于此。叠嶂重峦,环绕州治”。
①在今河北宣化县东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宣化府三》: 泥河 “自关子口西南流四十里与洋河合。即古黑城川水也”。②在今辽宁盖州市东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盖州卫: “又东有泥河,南有清河……下流皆入于海。”《
指西域,包括今中亚及南亚次大陆在内。为古代中国佛教徒西行求法取经经历之处,汉文佛教著作中多称之为“西天”。
在今浙江新昌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26越州剡县:天姥山“在县南八十里”。《寰宇记》卷96越州剡县引《后吴录》云:“剡县有天姥山,传云登者闻天姥歌谣之响。”故名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绍兴府:天姥山“在新昌东南
即今江苏海门市东北四十六里余东镇。产海盐。清时设盐课大使于此。民国时以余东、余西两场并为余中场。
①唐至德二年(757)分凤翔县置,与凤翔县同为凤翔府治。治所即今陕西凤翔县。金大定十九年(1179)改名凤翔县。②清康熙元年(1662)郑成功置,属承天府。治所在新港(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新市乡)。康熙三
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南月屿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移青山巡司于此。清初废。
南朝宋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汝阴县(今安徽阜阳市)。后废。
①五代南汉乾亨元年 (917) 置,治所在归善县 (今广东惠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罗浮山以东,东江流域和螺河流域以西,九连山以南至沿海地区。北宋天禧五年 (1021) 改为惠州。②金贞祐三年 (121
即今四川泸县北福集镇。清嘉庆 《泸州志》 卷2: 福集场在 “县西北八十里”。镇东玉蟾山有明代磨崖造像和古关隘遗址。
即今四川普格县。民国 《西昌县志》 卷1: 普格场在 “县东南一百五十里”。1945年于此置普格设治局,1952年改为普格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