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 (捲) 洞门镇
即今四川渠县东南卷硐乡。清同治《渠县志》 卷4: 卷硐场 “县东四十里,即卷硐门,当巴夔之冲衢”。
即今四川渠县东南卷硐乡。清同治《渠县志》 卷4: 卷硐场 “县东四十里,即卷硐门,当巴夔之冲衢”。
即临淄。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。又名临淄、临甾,因城临菑水而得名。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北。周初封吕尚于齐,建都于此。原名营丘,后改名临菑。齐胡公迁都薄姑,周厉王时献公又迁回。春秋、战国时均
①一名赭阳县。西汉改阳城县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方城县东六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21:“在堵水之阳,故名。” 西晋属南阳国。东晋属南阳郡。南朝宋废。②南朝梁置,属魏兴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郧县西南。寻废。唐
即玄扈山。在今陕西洛南县西洛水之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洛南县:元扈山“相传黄帝受图处。元扈水出于此”。
即今甘肃武威市西七十里西营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二》:西把截堡“城周一里,其西隘口有三,今设守备”。
隋开皇初改苞信县置,属光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商城县西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取县东古殷城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弋阳郡。唐武德三年为义州治。贞观元年 (627) 属光州。北宋建隆元年 (960) 改为商城县。
①在今福建霞浦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福宁府》: 倒流溪 “在霞浦县东三十五里四都界乌岩,西流至县东十五里赤岸。以其西流,故名”。②亦名北流溪。在今四川遂宁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遂宁县 “赤溪” 条内:
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西南,位于中建岛东北30余海里。中国渔民向称白树仔、白峙仔、白礁。1928年广东西沙考察团乘 “海瑞号” 舰到此,曾命名海瑞岛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巴徐崎。1947年改名盘石
亦作肔䏢州。 唐开元以前置羁縻州, 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、甘洛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①又名安济桥、赵州桥。在今河北赵县南洨水上。隋建。《清一统志·赵州一》:安济桥“在州南五里洨河上,俗名大石桥。隋建。广四十步,长五十余步。唐张嘉贞、李翔皆有铭”。②即今辽宁大石桥市。清光绪二十六年(1
在今山西岚县岚城西北六十里乏马岭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:岚州宜芳县“有飞鸢堡”,即此。金升为飞鸢镇。在今山西省岚县岚城镇西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岚州宜芳县有飞鸢堡,即此。北宋庆历中修葺,以兵戍守。金升为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