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底忻部
金北边部族。即蒙元史料所载合答斤部,是蒙古分部之一。游牧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南部洮儿河源以北兴安岭西侧,辉河、伊敏河流域。《金史·宗浩传》:“合底忻者,与山只昆皆北方别部,恃强中立, 无所羁属, 往来阻䪁、广吉剌间。……宗浩前军至忒里葛山,遇山只昆所统石鲁、浑滩两部,击走之。……进至呼歇水,敌势大蹙,于是合底忻部长白古带、山只昆部长胡必剌及婆速火所遣和火者皆乞降。”
金北边部族。即蒙元史料所载合答斤部,是蒙古分部之一。游牧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南部洮儿河源以北兴安岭西侧,辉河、伊敏河流域。《金史·宗浩传》:“合底忻者,与山只昆皆北方别部,恃强中立, 无所羁属, 往来阻䪁、广吉剌间。……宗浩前军至忒里葛山,遇山只昆所统石鲁、浑滩两部,击走之。……进至呼歇水,敌势大蹙,于是合底忻部长白古带、山只昆部长胡必剌及婆速火所遣和火者皆乞降。”
明永乐五年(1407)置,属威州。治所即今四川理县。清乾隆十七年(1752)废。明永乐五年(1407年)置,治今四川省理县杂谷脑。清乾隆十七年(1752年)改土归流,改置杂谷厅,二十五年改为直隶厅。
在今福建沙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沙县: 淘金山 “在县西六里。上多奇石,顶平旷,可容千人。相传邑未城时,尝屯军于此。一名屯军山”。
清置,属承德府。即今河北隆化县东南五十里中关镇。在河北省隆化县东南部。面积84平方千米。人口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中关,人口1640。清康熙五十一年(1712年)设行宫、关卡于此,处承德、隆化之间,五川、
当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洮儿河支流归流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5辽东都司:兀良河“源出沙漠,南流合洮儿河、脑温江入混同江,东流入海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大宁卫:兀良河“在临潢北。《志》云:源出沙漠,东
在今台湾省台东县东南海中。原名火烧岛,因渔民夜出海捕鱼,于山顶举火引归而得名。又名鸡心岛,因形似鸡心,故名。1949年以谋绿化,改名绿岛。旧称火烧岛。传说曾遭大火烧山而得名。一说因岛上居民夜间举火山顶
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南裕溪河北岸运漕镇。清设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和州》:运漕镇巡司“在含山县南八十里。地临大河,上通巢湖,下接大江。民居稠密,商贾辐辏。本朝乾隆三十年裁宁国府照磨,改设巡司于此”。在安徽
即今贵州纳雍县。1932年于此置纳雍县。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南天柱峰之北。明 《八闽通志》 卷6 《地理志· 山川》 崇安县: 幔亭峰,“一名铁佛嶂。《旧志》: 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,武夷君置酒肴会乡人于此,建幔亭彩屋,设宝座,施红云¦
北周保定四年(564)改安乐戍置,属东江阳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合江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3泸州引《元和志》:“以江在县侧合流为名。”隋开皇初属泸州,大业初属泸川郡。唐属泸州,移治今合江县西北白沙镇。元和十
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白马关乡东庞统坟。俗传东汉末刘备军师庞统中流矢死此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4绵州: 白马山 “在魏城县西,山势高峻,上有庞统墓”。清王士祯有 《落凤坡吊庞士元》 诗。据《三国志·蜀书·庞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