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后土祠

后土祠

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荣河镇北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西汉元鼎四年(前113),“天子遂东,始立后土祠汾阴睢丘”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 载:“(汾阴)城西北隅脽丘,上有后土祠。”即此。明万历以后荣河一带遭河患,祠址多次移建。清康熙元年(1662)汾阴睢上旧迹荡然无存,乃建庙于今万荣县西南庙前村北。同治元年(1862)又决尽圮。九年(1870)重建于村东。俗称后土庙。


西汉武帝元鼎四年(前113年)十一月建立于河东郡汾阴县汾阴脽上祭祀大地的祠庙。同年六月,得宝鼎于祠旁。故址在今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西北。武、宣、元、成诸帝亲至此祠行祀礼,见于《汉书》本纪及《郊祀志》者达十余次。成帝建始元年(前32年)徙祠于长安北郊,永始三年(前14年)复还汾阴;绥和二年(前7年)又移长安,哀帝建平三年(前4年)复还汾阴;平帝元始五年(5年)又移长安。唐玄宗开元十一年(723年)、二十年、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(1011年),又曾亲祀后土于此。大中祥符之役,仗卫仪物,略如东封泰山之制(《新唐书》本纪、《宋史·礼志七》)。明万历以后荣河一带累遭河患,祠址多次移建。清康熙元年(1662年)汾阴脽上旧迹荡然无存,乃建庙于荣河西南庙前村北。同治元年(1862年)又决尽圮;九年,重建于村东(见民国《荣河县志》)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昭武军

    ①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乾宁四年 (897)改感义军节度使置,治所在凤州 (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)。前蜀移治利州 (今四川广元市)。辖区相当今四川广元、旺苍及陕西略阳、宁强等市县地。北宋初废。②五代方镇名

  • 飞虹铺

    在今四川资阳市南沱江东岸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资阳县:飞虹铺“在县东二十里”。

  • 乐安山

    在今四川筠连县南境与云南盐津县接境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镇雄府:“北有乐安山,与叙州府界。”

  • 多融山

    一名晋原山。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31晋原县:“多融山在县西南。”

  • 渌峒

    北宋置,属归化州。即今广西靖西县西禄峒乡。北宋置,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西禄洞。

  • 般阳路

    一作般阳府路。元至元二十四年 (1287)改淄莱路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淄川县 (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)。取汉般阳县为名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市、博兴县西部及高青、邹平以东,黄河以南,鲁山以北地。明洪武

  • 日丽国

    故地有两说:(1)在今越南中部洞海一带,为占城之属国。南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卷上:占城国“旧州、乌丽、日丽、越里、微芮、宾瞳龙、乌马拔、弄容、蒲罗甘兀、亮宝、毗齐皆其属国也”。(2)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

  • 两浙东路

    北宋熙宁七年(1074)分两浙路置,治所在越州(今浙江绍兴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包括开化县在内的衢江、富春江、钱塘江以东地区。寻废。熙宁九年(1076)又置,次年废。南宋初再置,始为定制。元初废。简称

  • 赤亭守捉

    唐置,属伊州。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北七克台镇。唐置,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北七克台附近。属西州。

  • 伏虞郡

    南朝梁大同元年(535)置,治所在宣汉县(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八十里大罗池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仪陇县东部、营山县北部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南朝梁大同元年(535年)置,治宣汉县(今四川仪陇县东)。辖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