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讼观
三国魏洛阳楼观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中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:太和三年(229),“改平望观曰听讼观。帝常言‘狱者,天下之性命也’,每断大狱,常幸观临听之”。
本名平望观。北魏置,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魏晋洛阳故城内。太和四年(480年)改名听讼观。陆机称洛阳城有“三市九观”,此其一。
三国魏洛阳楼观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中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:太和三年(229),“改平望观曰听讼观。帝常言‘狱者,天下之性命也’,每断大狱,常幸观临听之”。
本名平望观。北魏置,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魏晋洛阳故城内。太和四年(480年)改名听讼观。陆机称洛阳城有“三市九观”,此其一。
即郎山。 今安徽绩溪县东北王石山。 《寰宇记》 卷104年绩溪县: 新山 “一作郎㟳, 在县北一十五里。下有郎溪,而驲路在焉。两边有石壁,长数百步,直下数百尺,不生草木,
①南朝梁大同中置,治所在木马县(今陕西西乡县西南巴岭侧)。后废。②南朝梁大同中置,后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北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南江、通江二县地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为集州。
明筑,属兴武守御千户所。即今宁夏灵武县东七十里磁窑堡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2兴武所: 磁窑寨 “在所西。成化九年抚臣马文升议筑堡于此,以接灵州边界。从之。因置寨屯守”。
即今云南个旧市西南五十四里陡岩。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,设掌寨。
1929年由历城县析置,为山东省会。治所即今山东济南市。简称济,别称泉城。在山东省中西部。省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 8177.2 平方千米(市辖区3257.9平方千米)。人口582.6万(市辖区334.8
在今湖北宜昌县西,西陵峡中段江中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东径黄牛山,下有滩,名曰黄牛滩。”
即苦叉。今新疆库车县。《元史·耶律希亮传》: 中统年间,耶律希亮 “由苦先城至哈喇火州”。
①在今河南确山县西北四十四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新怀县“有乐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汝宁府一》:乐山“在确山县西北四十里。旧曰朗山,隋以此名县。宋时避讳改今名。山麓有李塑营垒遗迹。《府志》:山顶有浩月池,及
东晋义熙十二年(416)置,属河南郡。治所约在今河南新安县。北魏泰常八年(423)废。
1946年4月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由丰润县南部析置,治胥各庄 (今河北丰南市)。后裁撤。旧县名。1946年由丰润县南部析置,治今河北省丰南县胥各庄镇。旋即撤销,仍并入丰南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