呵吒山
在今四川洪雅县西南七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5嘉定府: 呵吒山 “在洪雅县西四十里。有石院,一巨石周回刻罗汉一百八身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洪雅县 “竹箐山” 条内: “县西百里又有呵吒山,岩石雄峻,其东岩瀑布千仞,响撼山谷。” 旧有宋建呵吒寺。北宋田锡读书于此。摩岩石刻罗汉像尚存。
在今四川洪雅县西南七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5嘉定府: 呵吒山 “在洪雅县西四十里。有石院,一巨石周回刻罗汉一百八身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洪雅县 “竹箐山” 条内: “县西百里又有呵吒山,岩石雄峻,其东岩瀑布千仞,响撼山谷。” 旧有宋建呵吒寺。北宋田锡读书于此。摩岩石刻罗汉像尚存。
北宋置,属历阳县。即今安徽和县西南三十里,姥下河上游东岸娘娘庙乡。古镇名。即今安徽省和县西南姥桥镇。北宋属历阳县。
即今四川万源市东南里井溪乡。民国《万源县志》卷2:井溪坝在“治东一百六十里”。
唐南诏置,属拓东节度。在今云南师宗县东南六里城子山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师宗州:“昔爨蛮逐僚、僰等居之,其后师宗据匿弄甸,故名师宗部。”宋大理属石城郡。元改师宗州。大理后期置,治今云南省师宗县。元至元十
北魏侨置,属庐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市或舒城、霍山等县境。后废。
北宋置,属广都县。在今四川双流县西南。
在今江苏沛县东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 金沟,“三河口诸水,由此而入运河。地多沙,其中隐隐若麸金,故名”。集镇名,在江苏省金湖县中南部。属金南镇。人口 2400。为原金沟镇人民政府驻地。相传隋炀
在今四川开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开县: 茅坡关 “在县西九十里。……为戍守处”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廮陶县置,属赵郡。治所即今河北宁晋县。北宋属庆源府,金属沃州。元属赵州。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在河北省南部。属邢台市。面积 1107 平方千米。人口72.4万
北宋置,属南昌县。在今江西进贤县东北。南宋时改名润陂镇。
在今广西象州县东北四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5象州: 居鹿山 “上有鹿池水。《九域志》 云:天欲雨,山上云气如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