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 (鹹) 海
又名热海,大清池。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。唐为通西域的必经之路。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: “大清池或名热海。又谓咸海,周千余里。”
又名热海,大清池。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。唐为通西域的必经之路。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: “大清池或名热海。又谓咸海,周千余里。”
即今江西宁都县南三十里田头乡。清道光《宁都直隶州志》卷4有田头墟。
亦作木苏尔山。在今新疆拜城县北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21:木素尔鄂拉“旧音穆萨尔。……山脉自西三百里之萨瓦布齐鄂拉东行至此。峰峦峻拔,冰雪嵯峨,艰于行旅。自鄂拉北东北行通伊犁”。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1:
一名南海子。又名草海。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南草海。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卷26威宁州:“八仙海子在城西南十里。列石八,如人状。”故名。即“草海”。
东汉改㡉县置, 属东莱郡。 治所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。 三国魏复为㡉县。东汉时改㡉县置,治今山东省龙口市南。属东莱郡。三国魏复改㡉县。
①秦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即今河南郏县。西晋属襄城郡。 北魏改为城县。 北宋复改郏县, 属汝州。崇宁四年 (1105) 属颍昌府。后复改为郏城县。②元大德八年 (1304) 复置,属汝州。
在今陕西留坝县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二》: 画眉关 “石磴盘折,为栈道要路”。
西汉元封二年 (前109) 置,属益州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弥勒县南一百里朋普。三国蜀废。西晋咸宁元年 (275) 析修云、俞元二县复置,为兴古郡治。东晋郡治他移,仍属兴古郡。南朝梁末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
即今广东新会市北棠下镇。清道光 《新会县志》 卷4: “墟市” 有棠下墟。
①在今浙江乐清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乐清县:白沙寨“在县东五里,有白沙岭,为水陆要害。……明初自玉环山迁天富北监场盐课司于此。嘉靖三十七年‘贼’从此犯县城;三十九年,复从台州境入犯,参将张铁大破之于
①在今河北三河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三河县:华山在“县北三十里。一名兔儿山。即香河县骆驼港之源也。其地又有石城、青梁诸山口”。②又名花山。在今江苏句容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90升州句容县:华山,“《梁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