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都河
又作上都河。即今滦河上游闪电河。因其流经元上都故城 (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昭乃门苏木) 之南而得名,明代译音讹为商都。明 《蓟镇边防》 谓蒙古人以河水清绿急流,呼为商都,实是误解。又谓古北哨夜以滦河上头名为商都,蒙古人不论远近,将滦河全流通称为商都,汉人则通称为滦河。
又作上都河。即今滦河上游闪电河。因其流经元上都故城 (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昭乃门苏木) 之南而得名,明代译音讹为商都。明 《蓟镇边防》 谓蒙古人以河水清绿急流,呼为商都,实是误解。又谓古北哨夜以滦河上头名为商都,蒙古人不论远近,将滦河全流通称为商都,汉人则通称为滦河。
即今江西寻乌县南留车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9: 长宁县南有留车墟。
在今甘肃岷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岷州卫:木昔寨“在卫西南十里……官军戍守处”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》:木昔砦“在岷州西南十五里”。
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十八里。元《至顺镇江志》卷7:下鼻浦,“《舆地志》:浦在城西十八里,北入江。吴置剌好屯,晋郗鉴于浦西筑两垒。《京口记》:有小墩东西长高二丈,有人鼻形著,墩山头又有口在上,鼻在下,东有憩
西汉置,属泰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南十七里古城。武帝元朔三年(前126)封鲁恭王子恬为宁阳侯,即此。东汉改为宁阳县。西汉武帝元朔三年(前126年)封鲁共王子恬置,治今山东省宁阳县南。东汉国除,改为宁
即斜水。在今陕西眉县西。发源于衙岭山北麓,流出斜谷,北经五丈原,注入渭水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斜水出 (武功) 县西南衙岭山,北历斜谷,径五丈原东。水出武功县,故亦谓之武功水。”
在今四川云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云阳县: 大江 “又有宝子塔在治东大江中。古人凿石为塔,以为行舟之则。谚云: 水浸宝塔足,下舟休要错”。民国 《云阳县志》 卷5: 江水 “又东五里为宝子塔滩,北
①战国赵置,秦、西汉治所在代县(今河北蔚县西南)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赵武灵王“北破林胡、楼烦。筑长城, 自代并阴山下,至高阙为塞。而置云中、雁门、代郡”。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北怀安、蔚县以西,山西阳高、
辽改渤海长宁县置,属辽阳府。治所在兴辽城(今辽宁辽阳县西南)。金废。
北魏太平真君十二年 (451) 置,治所在永丰县 (今陕西安塞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安塞县境。北周废。北魏太平真君十二年(451年)置,治广洛县(今陕西安塞县东南旧安塞)。属夏州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安
在今浙江新昌县治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咸通元年 (860),“癸卯,南路军拔贼 (裘甫) 沃洲寨。甲辰,拔新昌寨”。即此。即今浙江省新昌县。唐时属越州。咸通元年(860年)裘甫率起义军抗击王式军于新昌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