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合
在今广东鹤山市西南泗合村。旧属开平县,明置四合巡司于此。
在今广东鹤山市西南泗合村。旧属开平县,明置四合巡司于此。
①唐永淳元年 (682) 置,治所在善劳县 (今广西玉林市西北七十里党州村)。天宝元年(742) 改为宁仁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党州。辖境相当今广西玉林市西北部地。北宋开宝七年 (974)废。
一作榆眉、渝麋。西汉置,属右扶风。治所在今陕西千阳县城东侧龙王殿村西。以隃麋泽为名。东汉建武四年 (28) 封耿况为隃麋侯国。三国复为县,属扶风郡。西晋废。以产墨著名,后世因以隃麋为墨的代称。古县名。
北周改多融县置,属犍为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怀远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75晋原县: “以县界晋原山为名。” 隋属蜀郡,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。唐垂拱二年 (686) 为蜀州治。南宋为崇庆府治。元为崇
即黄峒。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西原蛮传》: “又有黄氏,居黄橙洞。”即“黄洞”。
在今广西容县西南四十里。明、清于此置巡司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西南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置巡检司于此。
又名蓼洲、軥洲。在今江西南昌市东湖百花洲西南南塘湾外。《水经·赣水注》:“赣水又径谷鹿洲,即蓼于洲也。旧作大艑处。”
即今新疆西南部之玉龙喀什河。为和田河东源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1:“和阗河凡二源,皆出呢莽依山,东支北流经伊里城东、玉陇哈什城西,是为玉陇哈什河,经勒沁抚海至色格尔雅尔,长四百四十里。”“玉龙”系古代
元置,属顺元路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万山特区东北下溪侗族乡。明洪武五年(1372) 改为施溪长官司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万山特区东北,属顺元安抚司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施溪长官司。
1913年改邓川州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三十八里邓川镇。民国《云南省民政厅<有关各县更改县名>案卷》:“邓川县名系由唐时六诏中邓赕诏之土名继续更易,沿用至今。”1929
唐宝应元年 (762) 置,为党项部落州,属秦州都督府。在今甘肃泾川及陕西陇县一带。唐末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