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团山
在今广西宁明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1思明府:回团山在“府治(今明江镇)西南十里。以山势盘旋而名”。
在今广西宁明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1思明府:回团山在“府治(今明江镇)西南十里。以山势盘旋而名”。
在今台湾省澎湖县北,白沙岛西北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白沙屿“屿之周围皆有轻白粉沙,故名”。
亦作楼门坝。即今四川绵阳市西北龙门乡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30绵州:龙门坝“在州西三十里,巡盐隘口。《旧志》作楼门坝”。
在今江苏邗江县东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扬州府江都县: “大江西自六合历扬子入,东径七濠口……又东径裕民洲,为夹江,岐为二。又东为三江口,东南流,与江合。”
又名梁王台。在今山东定陶县东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3定陶县: 彭越台 “相传彭越所筑。今高阜隆起,即故址云”。
①南齐置,属西楚州。治所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大桥乡三官集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②东魏武定元年(543)置,属廓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原平市境。北齐废。③西魏改广宁郡县,治所在鄣县(今甘肃漳县西南五里)。北
①春秋宋地,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一年 (前521),“遂败华氏于新里,翟偻新居于新里”。②亦称新城。在今陕西澄城县东北二十里。《左传》: 僖公十八年 (前642),“梁伯益其国而不
一名甑山。在今湖北汉川县东南,汉水南岸。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吴伐楚,楚子常“乃济汉而陈, 自小别至于大别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汉川县:小别山“县南十里。山形如甑,亦名甑山”。古山名。见“甑山”。或以为
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西三十里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6石泉军: 元丰年间 “石泉夷人犯边,朝廷命孙羲叟帅蜀,召公 (指张上行) 问计,公曰: ‘……今石泉三十里威蕃亭,地名栅底,即唐之威蕃栅,宜先
在今江西玉山县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1广信府:三清山“与环玉山并峙。有羽化坛,晋葛洪与德兴李尚书修炼处。山巅有老子宫。又有金沙水、玉洞、灵济庙、罗汉洞、李尚书铁炉诸奇胜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一》:三清
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北五十里高家港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“淄水入马车渎乱流,东北径琅槐故城南,又东北径马井城北,与时渑之水互受通称,故邑流其号,又东北至皮丘坑入于海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35乐安县“马车渎”条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