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回銮寺

回銮寺

在今山西介休市西南四十里兴地村附近的绵山脚下。原名空王灵溪寺。唐太宗欲登绵山礼佛,至此回銮。后僖宗赐名“回銮寺”。五代时遭兵火,北宋建隆三年(962)重建,敕名兴国寺。金天会至大定年间于故基重建。大殿明间脊檩襻间枋下有“大元国至大元年岁次戊申二十七日壬午丁未时重建”题记,明清均有修葺。寺内现存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等。其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保存着元代结构手法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芙蓉

    今广东翁源县北坝仔镇东南芙蓉村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翁源县图,在县东北芙蓉铺。

  • 托台谷水

    在今山西天镇县西南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托台谷水“上承神泉于苇壁北,东径阳门山南托台谷,谓之托台水,汲引泉溪,浑涛东注,行者间十余渡,东径三会城南,又东径托台亭北,又东北径马头亭北,东北注

  • 林虑山

    原名隆虑山。东汉时避殇帝刘隆讳而改名。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二十里。《后汉书·夏馥传》: 夏馥被诬陷,“乃自翦须变形,入林虑山中”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 大业十年 (614),“王德仁拥众数万,保林虑山为盗

  • 方度县

    南朝宋置,为南流郡治。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。南朝梁废。古县名。南朝宋泰始七年(47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。为南流郡治。南朝梁、陈时废。

  • 北塞径

    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春县:北塞径“在县西南。相近有蕉林径”。

  • 帻山

    一名山。 在今山西祁县东南。 《元和志》卷13祁县: “帻山在县东南六十里。”

  • 大巴岭山

    即今川陕边界之大巴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33南郑县:“大巴岭山在县西南一百九里。《水经注》云:廉水出巴岭,北流经廉州。又《周地图记》云:此岭之南是古之巴国也。”

  • 夏各庄

    即今北京市平谷县东二十里夏各庄镇。清光绪 《顺天府志》 卷29平谷县: “东南十里夏各庄。”

  • 积烟山

    在今江西余江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饶州府安仁县: 积烟山 “在县 (治今锦江镇) 西南八十里。宋末邑人陈羍与蒙古兵战于此,兵败死之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江西省安仁县西南。南宋末,邑人陈羍与蒙古兵战于积

  • 石旧县

    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)置,属禄劝州。治所在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东北五里旧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“掌鸠甸有溪绕其三面,凡数十渡, 故名, 今讹名石旧。”明正德中废入州。古县名。元至元二十六年(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