塘江镇
即今江西南康县北唐江镇。明嘉靖 《南康县志》 卷9有唐江墟。
即今江西南康县北唐江镇。明嘉靖 《南康县志》 卷9有唐江墟。
即野台。在今河北新乐市东北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皇始二年(397),“帝临其营,战于义台坞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 引《括地志》云:“野台一名义台。”又,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》 “义台”条引《新
西汉置,为玄菟郡治。治所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三十里永陵镇城附近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高句骊县应劭注曰: “故句骊胡,县以此名。”东汉安帝时移治今辽宁沈阳市东。十六国后燕时地入高句骊。
在今广东英德市东北青塘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广东统部》: 南韶连镇设守备一员驻青峒。在今广东省英德市东北青塘。清时设兵驻防。
即泾南县。治所在今四川纳溪县东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旧作 “洷南县”,标点本据 《新唐书》、《通典》 改为 “泾南县”。
即今广东广州市西南珠江西岸石围塘。广三铁路以此为起点。
西汉建元三年(前138)建,在今陕西咸阳市南渭河上。因与长安城西便门相对,又称便桥。唐时亦名咸阳桥。是汉、唐时期由长安通往西域、巴蜀的交通要道。唐末废。北宋景德二年(1005)重修,后毁。明改为浮桥。
即今河南淮滨县城关镇。旧属息县。民国初设县左驻此。1952年以息县、固始、潢川三县地析置淮滨县,设治于此。在今河南省淮滨县境。清咸丰五年(1855年)苏添福率捻军大败清军于此。
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会川卫: “南有塔甲渡巡检司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4会川卫“松坪关” 条下: “ (黎溪) 驿东去七墩堡十五里,又八十里为塔甲渡巡司,又四十里为松坪关。”
在今四川广元市北十里嘉陵江东岸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24广元县:“本志:北十里千佛岩,即古龙门阁,先是悬岩架木,作栈而行,后凿石为千佛像,成通衢矣。”摩岩造像始于南北朝,迄于清,以唐为主。从南至北
一名白沙口。在今海南省海口市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4琼州: 神应港 “琼州白沙津,蕃舶所聚之地,其港自海岸屈曲,不通大舟,而大舟泊海岸又多风涛之虞。王帅光祖欲直开一港,以便商旅,已开而沙复合,人亦难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