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共山
亦名大洪山。在今安徽祁门县北五十里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4祁门县《山阜》:大共山“在县北五十里。高六十仞。与宁国府太平县分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祁门县:大共山“大共水出焉。山下旧有大共镇,元置。今废”。
亦名大洪山。在今安徽祁门县北五十里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4祁门县《山阜》:大共山“在县北五十里。高六十仞。与宁国府太平县分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祁门县:大共山“大共水出焉。山下旧有大共镇,元置。今废”。
明正统后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阿什河流域。后废。明正统后置,治所今址不详。辖区约当今黑龙江省阿城市阿代河流域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北宋元祐三年(1088)改怀化洞置,属邕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南龙茗镇西南。元改为上怀恩州。北宋羁縻州。元祐三年(1088年)改怀化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龙茗西南。元改名上怀恩州。
即今陕西汉阴县。 南宋绍兴二年 (1142)移汉阴县于此。 《清一统志 ·兴安府》: 滶口镇 “今汉阴厅治”。
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74彭山县: 鱼凫津 “在县东北二里。一名彭女津,在彭亡山南,居导江、皂江等水会之处。按: 《南北八郡志》云: 犍为有鱼凫津数百步”。
唐置,为羁縻州,属安化州都督府。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。后废。
在今广东廉江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石城县:东桥江“在县东南四十里。《志》云:源出化州境谢获山,南流二十里,经雷州府遂溪县之柳浦,东南会石门水入海”。
唐大和前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石棉等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北, 白沙岛西北。清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1:土地公屿“上有石镌神像,不知来自何时,因名”。
在今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南十里石河入海处。清道光年间于此置炮台。
即小兴安岭。在今黑龙江省中部和北部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3:东兴安岭山脉“绵亘于江省之东部, 自西北而东南,其北端接于伊勒呼里山脉……迤东南为布伦山,亦称小兴安岭。此山北流之水入黑龙江,南流之水入